发发总结网 >策划方案

一年级古诗教案5篇

教师若能提前编写教案,将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畅进行,一个实用的教案能够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加有趣,提升学生专注力,下面是发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古诗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古诗教案5篇

一年级古诗教案篇1

一、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读古诗?你们知道哪些诗人?有个诗人的姓很特别,跟颜色有关,猜猜是谁?白居易可了不起了,你知道他流传下来多少首诗吗?三千多首,是流传最多的诗人,比李白还要多呢。为什么白居易这么厉害?因为呀,他小时候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非常好学,学习很认真很勤奋。你们能不能像他这么用心读书?好,林老师今天带了奖品过来奖励给像白居易这么好学的小朋友。白居易小时候很好学,长大之后做官也是个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做了好多好事呢。老的时候住在洛阳,他家旁边有个大池塘,有多大呢,有我们学校三个那么大,猜猜看,池塘里种满了什么?

二、出示课件:白莲

漂亮吧?男孩子和女孩子相比,谁更喜欢白莲?男孩子更喜欢小动物吧,看到蜻蜓去捉蜻蜓,看到蚱蜢去捉蚱蜢了,女孩子更喜欢白莲。是呀,这一天,在莲花池里就发生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跟一个小女孩有关,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藏在哪里吗?

对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

三、谁来读读这首诗?有没有哪些字不认识的?

根据学生不懂的字写上拼音,多读几遍,好,现在我们把字念回了,知道为什么这首诗写的是女孩子的故事,而不是男孩子嘛?讲解“娃”字:

(女)(圭,美玉),造字本义:貌美如玉的女子。

小娃,就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该怎么读呀?读出“小”的可爱;她在干什么呀?“撑”读出那种“用力”的感觉。“谁在干什么?”“艇”就是很小窄窄的小船。——读(吟诵)第一句。

“小女孩撑着小艇干什么呀?”

“天哪,这个小女孩怎么是个小偷呀?白居易怎么会喜欢她,给她写诗呢?”(引导学生理解“偷”是“偷偷,悄悄的,瞒着大人做”)读的时候“偷”要读都轻一点,把那种“偷偷”的滋味表达出来。刚才我们已经看到那美丽的白莲了,这个小女孩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就悄悄地解开家里的小船偷偷地去摘这白莲。我们来看看“摘”在诗中是用哪个词来写的?

讲解:“采”上面是“爪”,用手去摘树上的果子。所以千万不能把中间写成一竖。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句诗句,“偷”读得轻轻的,悄悄的,“白”要念得短促,强调莲花是白色的,不是其他颜色的。“回”要读得长,满心欢喜地回家。

小女孩采到莲花太高兴了,她忘记了她是悄悄地出来的,不让大人知道的,结果——

老师连读最后两句,“不”、“一”读得短促,“萍”“开”拖长。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吗?(“不”的短促,带出关心小女孩的旁观者的一点担忧和叹息;“一”强调了这驶开水道的明显,“开”的拖长有逐渐打开的感觉。)

故事讲完了,一起来把这个故事有滋有味地来读一下,注意刚才老师是怎么样教你们读的哟——

全班吟诵《池上》,发现问题指导纠正。小组读,个别读。能把这首诗装到小脑袋了吗?

四、擦掉一句,试背;擦掉两句,试背。最后全部擦掉背。出示生字“撑”,背所在的一句;出示“藏”,背所在一句……

五、你们知道吗?白居易不止写一首《池上》呢,想不想知道还有一首写的是谁的故事?

出示: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刚才第一首写的是小女孩的故事,这一首写的又是谁的故事呢?(山僧),他们在干什么呢?(下棋)他们是在什么地方下棋的?你怎么知道?

好,下面老师带大家读读,看看你们需要读多少遍就能背下来?指导读的时候“下子”二字读得短促,有子子落棋盘的感觉。

尝试背诵。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白居易的两首诗,你们喜不喜欢白居易呀?白居易还有很多好诗,其中最厉害的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等你们读到二、三年级的时候,能把它背下来就最好了。今天回去,试着把《池上》画出来好不好,想画哪一首都可以。

古诗吟诵课也是语文课,离不开低年段的教学目标,所以“识字”依然是重要的环节。所以,一开始,我让孩子们“念”这首诗,就是一个识字过程。我选择了我以前的做法:摸测学生识字情况,不会认的字举手,判断哪些字是最做孩子不会认的,然后重点突破这些字。但是这个环节在这节课没有用好,因为学生没有这种习惯,这举手的真假难判断。在我自己教的班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我重点培养的学习心态,所以不会的就真的老老实实举手,我对学生熟悉,所以哪些学生不会的,我会记在心里,在经过一轮的生字学习之后,我会再请这些不会的学生起来认字,这样才能呈现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生字教学中,我也是非常强调要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的汉字的来龙去脉。我们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学汉字完全不懂汉字,所以错别字多。这首古诗,我抓住两个字去讲“娃”和“采”,以甲骨文切入,让孩子们明白这首诗讲的就是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娃”在古代,甚至在唐诗中大多都是指女子,而且是美女(如玉的美女)。“采”上面孩子容易写错,把中间一笔下来,那已经是另外一个字了。让孩子们记住这个字,就要告诉他们“采”头顶是“爪”,手的意思,板书一画,就形象多了,不会写错。

教完生字之后,就是一个“读”古诗了。这个“读”,自然就是吟诵。我的语文课堂上,古诗文已经还原了我们的中国人的读书方法,拿起来就是吟诵的,这叫“读”。本来设计了一些怎样读出诗的意思,结果学生很厉害,他们张口就会读了,王姣平时教的好,也是看出来孩子的语感培养是很迅速的,这是自然的读书法,唤醒而已。

徐老师所的声音的意义,其实在真正的教学中体会还是蛮深刻的,但是跟学生讲,是融入到理解中去,以形象的话去启发孩子去读出那种味道,而不是说刻板的术语。所以,在学《池上》的时候,重在教孩子们读好“萍”拖长,因为浮萍很多,声音一长,就有这个多的感觉。第二首《池上》“下子”两个仄声字也读得短,干脆一点,有棋子下盘的干脆声。

另外,张鹏举老师谈到的如何接受诗人的问题,我们在网上进行过讨论。故事依然是孩子们热爱的,那如何把白居易以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孩子呢?我只抓住几点来讲:一是白居易写诗最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二是介绍白居易小时候的好学,引导学生向白居易学习,三是讲清楚白居易晚年住在洛阳,家旁边有池塘,引出了诗句:这个故事藏在哪里呢?这些表述都是符合孩子的好奇心,吸引他们走入古诗。

课后,我在群里问老师们:你们觉得没有基础的孩子课好上还是有基础的孩子课好上?

呵呵,当然是没有基础的课的孩子好上,没有基础的孩子什么都不懂,老师完全可以按照原先设计一步步引着孩子走。有基础的孩子,他们的。问题就会层次不穷,而且一年级的孩子还不懂得如何学踏实,好表现,所以往往会弄出啼笑皆非的趣事。王姣班的孩子很活跃,对老师挑战还是蛮大的,但是这样的孩子我喜欢。如何保持他们的活,又能引导他们能慢慢沉下心学习,这就是老师需要努力的地方了。

一年级古诗教案篇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二、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2)“粒”左窄右宽。

(3)“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五)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2)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四)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2)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六)教学后记:

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一年级古诗教案篇3

知识目标: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

能力目标: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古诗的意境。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并背诵古诗。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荷塘图片)

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1、师: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2、师: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课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划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师:孩子们,老师把生字娃娃请到大屏上,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同桌先试试。(课件出示生字)

小老师教读生字,重点指导“萍、艇、撑、踪”等平翘舌音的读法。

3、师:瞧!满池的莲花、莲蓬多美啊,你还想欣赏吗?就得先念准他们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莲花、莲蓬才能永远属于你,留在你的心里,有信心吗?(课件出示满是荷花、莲蓬的池塘,轻点荷花、莲蓬就出现本课生字词,再点荷花、莲蓬就消失)

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师:生字娃娃很高兴和你们交上朋友,可是生字娃娃说如果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它会更高兴。可以吗?

生:可以。

2、师:书写之前要静下心来,摆好笔和本子,身子做端正,两手轻轻放桌子上。

学生做好准备。

学生书写爱写的字。

(三)生字娃娃告诉老师,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孩子们能不能准确的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

三、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意,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

2、背诵古诗

二、诗情画意,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孩子们,摘莲蓬是一件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娃又别有一番情趣呢。赶快打开课本,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1、读读这首诗。2、思考:读懂了什么?3、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在小组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

(二)交流学习情况,体会意

1、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偷采、不解、踪迹)

2、读懂了什么?

展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⑴孩子们,一边看画面,一边轻轻读诗句。读懂了什么?

⑵提问质疑: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

⑶此时你是小娃,心情怎么样?

(用既高兴又害怕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师:老师也想当小娃,也想来读。(范读)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心情来读的吗?(又高兴又紧张)

⑷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小娃天真、可爱、顽皮)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娃偷采白莲是不道德的行为,为什么诗人却觉得他是一个天真、可爱、顽皮的孩子呢?)

⑸师:你有过偷偷做一些顽皮的恶作剧的事情吗?那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想像一下小娃偷摘白莲的情景。

生自由发言,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有趣的‘偷’的事情。

师:找一对好伙伴来试着表演读。

学生上台表演读,自由找伙伴表演读,体会小娃此时的心情。

⑹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心情,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3、展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⑴读懂了什么?(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身影,满湖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疯波痕)

⑵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学生读出这种心情。

⑶小娃想到这些了吗?为什么?(因为太高兴了)能高兴地读读这两行诗吗?(生读)

⑷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小娃?(天真、可爱)

⑸带着感情,同桌互读,抽生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诗句。

三、吟诵积累。

1、是啊,小娃多么天真可爱呀,划着小船去偷摘白莲时,浮萍暴露了他的踪迹也不知道。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充满童趣的《池上》吧!(音乐,师范读)

2、孩子们,愿意象诗人一样吟诵这首诗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先试试。谁愿意来试试?推荐一个(展现诗句意境的画面,优美的古筝音乐)

3、男女比赛配诗。孩子们全体起立,一起来吟诵这首诗,能不看屏幕吗?

四、课外拓展

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五、总结,升华

是啊,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让人神往的。孩子们,珍惜你们的童年,让它们多姿多彩吧。

六、布置作业

把你想写的字、词语或句子写一写。

板书设计

池上采天真、可爱、顽皮

一年级古诗教案篇4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一年级古诗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莲蓬)

2.理解古诗《池上》

—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

—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

教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

3、欣赏古诗

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4、学习古诗。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

活动反思:

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

古诗《池上》内容简单,易懂,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文12.古诗两首小池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露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课外积累:

搜集并积累杨万里的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班古诗《草》的教案7篇

古诗《小池》教案6篇

古诗梅幼儿园教案7篇

幼儿园背古诗教案8篇

幼儿教学古诗教案6篇

大班古诗田上教案8篇

一年级年级主任述职报告5篇

一年级年级长工作总结5篇

一年级下学期年级组工作总结通用5篇

一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教学工作总结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297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