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发总结网 >策划方案

黄河颂教案精选8篇

定期反思教案的实施效果,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教案的设计过程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发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黄河颂教案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黄河颂教案精选8篇

黄河颂教案篇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生子词。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学法指导

通过“感受——诵读——品析——运用”的四步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感受)

3、同学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二、品析课文

师:我们学诗要读出诗的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板书教学目标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1、品味课文中的语言;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

意见。

2、教师总括全文

(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生答:伟大坚强

读朗诵词

板书: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二)主体:望黄河

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

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生答: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生答:望。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生答: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板书:绘黄河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请欣赏歌曲《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片段)

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段音乐,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然后说说你听后的感受。(板书学习目标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生:我感受到黄河流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生:我听见黄河在咆哮,在奔腾。使我的情绪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

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师自答: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三、诵读

师: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呢?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2,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师: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板书教学目标二诵读:让我们琅琅地读。)

1、学生自由读,推荐一个代表读。

2、老师范读。

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板书:颂黄河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生答:伟大坚强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四、运用

1、师: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也来高声赞美黄河吧!(啊!黄河!我爱你!爱你的!爱你的!爱你的!)(板书教学目标四颂扬:让我们美美地说。)师:我们永远以黄河为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配乐,老师领读朗读词,师生齐声诵读歌词。)

五、总结

师:(激昂、深情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黄河颂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2.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4.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以行动保护汕头的母亲河——韩江。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

教学用具:

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内)

一、导入新课并投影学习目标。

二、音乐欣赏:点击浏览图片并欣赏《黄河颂》。(紧凑点击图片,进入最后一张时缓缓拉动文字框滚动条)

三、作家作品介绍。

课堂练习。(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四、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五、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是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是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是离题吗?

3.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六、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小结。

七、对比阅读,拓展练习。(于天命的散文《黄河颂》)

八、布置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完成《一课一练》。

九、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第二课时(课外)

十、利用综合资源,通过浏览推荐的相关网页,自主深入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十一、教学后记:

一直担心这种情感丰富的爱国主义诗歌,难上!在图像、音视频等感性材料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仅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头”与一个自主学习的课件,学生是否会觉得过于枯燥无味呢?事实上,这种忧虑是多余的。

我借助同学们自己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与本课件,尤其是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再加上播放、欣赏气势雄伟的歌曲《黄河颂》,学习《黄河颂》竟成了一节庄严肃静的爱国教育课。

没见过黄河,但是通过诗歌文字描绘及几张黄河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运用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里互读,然后分批朗读(1~30;31~60),最后推选男女学生代表来朗读,课堂的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朗读的时候声势是一浪赛过一浪。

在朗诵中,我们赞美了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更让我体味到了学生本身就是一股如黄河般彭湃的雄伟力量!

课余的时间里,学生利用本课件继续自主地深入地拓展学习。

课件设计以《黄河颂》为主体,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是一堂学生自主学习课、音乐文学欣赏课、探究课,同时,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资源来自主学习了解黄河的文明、文化与“母亲河”的灾难史以及现状,是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探究的好帮手。

黄河颂教案篇3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同学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同学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同学,引起同学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同学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这节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同学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同学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五、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同学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同学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一、新课导入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8分钟)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

哺(bǔ)育澎(péng)湃(pài)九曲(qǔ)连环diān(巅)峰

流xiè(泻)发yuán(源)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识记划横线部分)

1.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

1、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

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

2.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

3.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

为什么?

不行。“劈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不屈东流,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用“分成”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

⑵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5.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黄河颂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民族精神

五、拓展延伸

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啊,黄河,

你用有力的大手,

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腾。

啊,黄河,

你用滔滔河水,

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

啊,黄河,

你用浑厚的歌声,

唱响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进行曲。

?知识卡片】

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有关黄河的谚语。

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黄河颂教案篇5

教学内容:

黄河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三维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训练重难点:

感情朗读,理解文本,品味鉴赏,体会中心。

教学时间:

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文本引入

方案1:情景导入法,对比播放展现黄河汹涌澎湃,祖国美好江山及日寇侵略祖国,人民惨遭涂炭的画面或影片而引入。

方案2:谈话引入法,设计如下:同学们,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打开智慧的背囊,搜索一下,你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俗语等。(生答,师小结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祖国大地之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她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她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黄河用她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三:齐读诗歌,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四:解读文本

(一)初步感知

1、抽读课文,思考最能体现黄河外在形象的是哪几句诗?靠哪个字领起的?领起了哪些内容?

2、生答上问题师板书“望”。

3、怎样读出雄浑的气势来。请同学们为这一小节设计朗读方案。(师提示要注意停顿、重音、感情等)

4、抽读方案,齐读方案,思考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河的?(色彩、气势、形态、力度)写出黄河什么特点?(生答师板书“雄浑壮阔”“蜿蜒宏大”)

(二)深入探究

1、小结与过渡:正是黄河这种雄浑壮阔、蜿蜒宏大的美,激起诗人澎湃的赞颂之情。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赞颂之情,是通过哪个句子抒发出来的?出现了几次?分别赞美了黄河的哪些方面?(生答师板书“颂”“摇篮”“屏障”“精神”)

2、试想赞颂黄河三方面的美,在朗读时,读法、感情是不是一样呢?(不一样。应分别是“深情”“坚定”“激昂”)

3、角色朗读三小节,点评。

4、学习第一小节

a女生齐读,思考赞美黄河的什么?

b理解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结合历史知识来理解)

c交流知道哪些与黄河有关的英雄故事?

5、分组学习余下的两小节。质疑问难,重点品味疑难语句。交流探讨解决。如:“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等。(此过程略)

6、小结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赞颂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屏障,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请同学们深入思考一下,作者这样去赞颂她,目的是什么呢?试从文本中找出点明写作主旨的语句来。(重点体会这两句的修辞、作用等)

师小结:这两句不是简单的重复,表现了中华儿女有着像黄河一样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精神,这也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号召人们学习黄河,像她一样伟大坚强,拿起刀枪,奋勇抗战,夺取最后的胜利。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黄河颂》,这只是《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另外的七个乐章,同学们可以去查找品味。我们的课堂学习是有限的,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广泛地开展阅读,去了解黄河、关注黄河、走近黄河!

黄河颂教案篇6

课型:导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读、悟、赏

教学媒体:录音机;电视机;vcd;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1. 以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配以朗颂词引入;

2. 整体感知

(1) 录音范读,学生体验作品语感和感情;

(2) 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把握好诗歌基调--热情、悲壮、豪迈)

(3)(配乐)齐读

(4) 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并朗读;

3. 质疑

4. 深入探究(用投影片展示问题)

(1) 第一节歌颂了黄河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2) 第二节"颂前"哪个系统领诗句?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此诗文坛人仅仅是歌颂黄河吗?

5. 思维拓展:

(1)第二节中"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你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抽生讲)再放英雄故事的画面,让学生猜,画面中的英雄是谁?最后放《英雄赞歌》来结束对英雄的赞颂?"

(2)仿写:"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写你熟悉的事物。

(3)放《黄河颂》的录音,让同学们感受这首诗的悲壮感情。

(4)齐唱《保卫黄河》并配以黄河的画面。

6. 小结:

?黄河颂》这首诗不仅歌颂、赞美了黄河,赞美了黄河,而且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并让我们炎黄子孙学习这种精神。

7. 板书设计:

黄 河 颂

光未然

序曲(朗诵)--(歌唱)主体---尾声

伟大坚强 望--颂 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颂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语言智能发展目标

(1)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想: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色的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

(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

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

四、欣赏质疑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诗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6、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 :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语言智能。)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配乐朗诵、理解性欣赏朗诵,既可以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文的语言智能。)

五、课外作业

1、背诵本首诗

2、收集有关黄河文化和治理黄河的资料,写成专题文章,计划开一次以“黄河”为专题的主题班会。

3、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朗诵和搜集资料的语言智能的发展,也为后续学习做一点准备。)

黄河颂教案篇8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合作交流感悟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河悠久的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扫清文章字词障碍,感悟文章主旨,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课前准备:相关主题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文本

大家好!大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大家认真倾听!(播放《黄河大合唱》)欣赏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回答)就是啊,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颂就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了解背景,初读文本

(一)、创作背景:

通过阅读书下注释或自行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本文作者( 光未然 ),现代( 著名诗人 )。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创作过歌词《五月的鲜花》,还著有组诗(《黄河大合唱》) 。

2、创作背景:1938年,( 抗日 )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 光未然写下了组诗(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分( 八 )个乐章,《黄河颂》为第二乐章。

(二)、欣赏诗歌:

1、请大家小声初读这首诗,圈点勾画出对于你来说为生字的词语,同座合作交流、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2、欣赏课文配乐朗诵,感受磅礴气势,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同时,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三、感情读诗,感悟主旨

(一)、朗读

1、学生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诵。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4、学生齐读。

(二)、比读课文

每组同学选择你们喜欢的一段课文,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章主旨。(以下各题合作交流完成)

1、解题。本文题目就是《黄河颂》,哪个词就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就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就是主体部分,主要就是“颂黄河”,但不就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就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标志,这就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文本

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乐朗诵。

布置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防溺水安全教案小班教案精选8篇

大班918教案精选8篇

泡泡的教案精选8篇

梅花画教案精选8篇

影子歌教案精选8篇

搓篮球教案精选8篇

幼儿音乐活动教案精选8篇

小班《安全》教案精选8篇

绘画鹅教案精选8篇

让学生写教案精选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937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