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案应当具备灵活性,以应对突发状况,通过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资源,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人民币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人民币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元名称:元、角,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积极参与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要爱护人民币。
小结:
(1)形状不同,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我们把长方形的钱叫纸币,把圆圆、硬硬的钱叫硬币。
(2)1后面是“元”的,它是1元钱,1后面是“角”的,它是1角钱,前面数字是5,后面是“角”字的,是多少钱呢?以此巩固认识。
(3)这些钱上都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我们国家的人民币。
(4)1串糖葫芦1元钱,2串多少钱?5串呢?怎样来付钱?5元钱:可以是5个1元,也可以是1张5元等。
(5)一个棒棒糖1元钱,10个棒棒糖多少钱?怎样付钱?10元钱:可以是10个1元,也可以是2张5元,还可以是1张5元和5张1元等。
(6)5个1角=5角,10个1角=10角=1元
(7)1张5元钱,想买1本3元钱的图书,应找回多少钱呢?
二、指导意见:
(1)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带孩子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让孩子自己去购买一些物品。
(2)和孩子进行买东西的游戏,练习钱之间的兑换与找零等。
大班人民币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对于钱币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于人民币的外观、面值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谈到真正的钱币交易,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单独出去买东西的机会几乎没有,他们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光头强”为主线,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2:运用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重点难点
能够运用1元、5元、1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活动准备
ppt、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盘子、红包、区角活动布置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有一个故事要和小朋友们来分享!仔细听!在一个酷热的晴天里,光头强带着锯子去深山砍树,他砍得正起劲儿时,被去深山避暑的熊大发现了:“光头强,又在砍树,快给我住手”!吓得光头强一哆嗦,扔掉锯子拔腿就跑。这可怎么办呢?锯子丢了,工资又没发,没钱买锯子愁死光头强了。正当这时,嗖的一股风吹过来,哇!这么多张钱,可是光头强不认识钱,你们认识吗?
二、认识人民币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逐一出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面值的人民币)(1)这是几元钱,谁认识,来告诉他(1元)(2)这张呢?哦!(5元)(3)我们看还有哪张钱小朋友都认识?(10元)
(4)来,我们看下一张吧!(我竖一下大拇指)
(5)最后,这张小朋友都认识吧!(对!100元)小结:小朋友刚才认识的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圆圆的,硬硬的,用金属做的叫硬币;硬币可以干什么?(坐摇摇车)对,在我们这里硬币可以坐摇摇车,但是在大城市里硬币和纸币一样,都可以买东西。长方形的,用纸做的叫纸币,我们平时买东西大多用的是纸币。
三、探索方法:
今天光头强,也需要用纸币去买一把新的锯子,这把锯子多少钱呢?我们去超市看看。(出示玩具锯子)哦!它的标价是十元。光头强今天拿来了1元、5元、10元的钱,你们想想看,他用哪些钱可以买到这把锯子呢?不着急,老师把这些钱带来了,每个小朋友都来试着付一下钱。(孩子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好了,现在把你们整理好的钱,放在桌子上,面向老师坐。(1)谁想上来帮光头强付钱?(一张10元)(2)还有谁想上来?(两张5元)(3)你来说说你的方法吧!(一张5元、五张1元)(4)还有不一样的付钱方法吗?(十张1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样付钱的?
10(一张10元)5+5(两张5元)5+1+1+1+1+1(一张5元,五张1元)
1+1+1+1+1+1+1+1+1+1(十张1元)小结:小朋友太厉害了,帮光头强用了四种付款方法,买到了这把锯子。光头强完成了李老板交给他的任务,得到了奖金,他很感谢小朋友,给我们准备了红包,让我们去购物。四、购物游戏
(抢红包:哇!小朋友看,这是光头强给小朋友准备的红包,现在我数一二三,一起来抢红包吧!抢到红包后先看清楚红包里面的钱数,再选取自己想购买的商品)
小朋友都抢到红包了吗?待会儿我们带着红包要去书店、玩具店、烧烤店购物了,但是在购物之前,必须要遵守以下游戏规则:
(1)去书店的小朋友,当你买到书后,坐到这边的桌子旁,轻轻地翻阅图书,不能撕毁,保持安静。
(2)去烧烤店的小朋友选好烤串付完钱后坐到后面的餐桌旁,耐心等待,品尝烤串时小心竹签。
(3)去玩具店的小朋友注意了,你们再选取玩具时不能拥挤,排着队去付钱,买到玩具后到后面的地上玩会儿听明白了吗?
(4)谁来当收银员?老师交给你们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给付对钱的小朋友贴一个贴纸,还要正确的收钱、找钱。五、结束活动好了,今天的购物游戏就到这里吧!物归原主,哪里取的东西放回哪里?请你们坐回座位,我来看看大多数小朋友付对了钱,得到了小贴纸。(对没得到贴纸的小朋友进行提问)你来说说,你刚才要买什么东西,你用了多少钱买的?结束语:小朋友,今天的购物愉快吗?虽然我们得到了光头强的红包,但是以后也要劝劝他不要乱砍树,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活动反思
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操作,初步学会了10元以内人民币的几种不同的付款方法,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真实感,更生活化,利用了我们的区角游戏,使用了真实的人民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体验钱币购物的乐趣。
大班人民币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第二册《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应用能力;
3.受到爱护人民币及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一、引入激趣
师:平时你跟妈妈逛商店时,最想买什么呀?
生:我想买巧克力、玩具汽车……
师:你知道逛商店买东西要用什么呀?
生:要用钱。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揭题:人民币的认识)
[评:“人民币”这名称,学生头脑中不一定有,教师拖长声音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出这一各称。]
二、认识面值
1.同桌研讨,了解学生知识起点
师:你认识的人民币有哪几种呢?
生:1元、2元、10元、100元……
师:请同桌两人先来认一认桌上信封里的钱(信封里放的都是些10元及以下的人民币的面值,也称小面额人民币),把不认识的钱放在桌子上,等会儿拿到上面来。
[评:通过同桌相互认一认,把不认识的钱币拿到上面来,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摸清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的学习起点,再把学生不认识的人民币作为教学的资源,实施有效的教学。]
2.利用起点,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学生陆续把不认识的钱币放到实物展示台上来。
师:谁能帮助他们来认一认呢?
生:我知道,这是5角。
生:这是2元。
[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引导,鼓励学生自己解决,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3.难点强化,巩固知识
师:你们在认识人民币时,哪些人民币容易看错:请拿到上面来。
生:5元与5角纸币;
生:2元与2角纸币。
师:请大家再认一认,找出区分的办法。
[评:难点突破中,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让他们自己提供易混的人民币票面。]
4.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师:你见过大面额的人民币吗?(取出来让全班同学都来认一认。)
生:100元、50元、20元。
[评:学生曾经提到100元等大面额的人民币,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让那些没有生活经验的学生,或者说已经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学生,通过听课,由比较模糊的认识,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环节就是为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设计的。]
三、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分类
师:同桌两人取出信封里的人民币,按照自己的方式分类。(教师巡视,时而倾听他们的见解。)
[评:没有讲出具体的分类办法,让学生爱怎么分就怎么分,目的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类。]
2.展示分类结果
生1:我们是1分、1角、1元为一类;2分、2角、2元为一类;……
生2:我们把纸币和硬币分开,分成两类。
生3:我们是分成元、角、分三类。
师:这些分类方法都很好,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元、角、分这一种分法。
[评:分类的多样化,体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类,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则可以在肯定学生积极思维的前提下,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分类方式实施教学活动。]
3.选择需要的分类方法:元、角、分,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1)第一层操作:找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把事先自己收集到的小物品)拿出来看价钱,从信封里拿出所需要的钱;同桌交换物品,再取钱,同桌核对。
[评:这项操作的目的是巩固对人民币面值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2)第二层操作:买回这把卷笔刀,要用1元钱,请你从信封里拿出1元钱。
多媒体展示学生组成1元钱的方法:
a)1元硬币或纸币;b)两个5角;c)5个2角;d)10个1角;e)1个5角,2个2角,1个1角。
(3)从上面组成1元的方法中,你能看出元和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根据学生取钱情况选择展示)
得出1元=10角
(4)是:谁能从1元=10角,得出1角=()分?
生:1角=10分。
[评:从1元钱的组成入手,通过操作,直接对元和角之间的进率有一个感知的过程,展示中能够充分地把握动态生成的课堂,得出1元=10角,省略1角=10分的过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四、综合应用
师:回到商店里,买一样你所喜欢的东西,不过,先得猜一猜,他们的价钱。(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猜一猜价钱并拿出这些钱,上讲台来买去。)
一盒颜料、一副三角板、一本记事本……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购物活动。商品在各组桌子上的盒子里,每组两人当营业员,其余同学当顾客,可以讨价还价。
(学生兴趣盎然地买东西,教师巡视各组。)
[评:全班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活动,体现数学的应用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实践的机会和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新的知识?
生:我认识了人民币。
生:我学会了买东西。
生:我觉得当营业员挺不容易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要计算,还要找钱。
生:要辨认清楚,有的差不多的。
生:还有假币。
师:真是收获挺大的,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大家一定要爱护人民币,还要节约用钱。
大班人民币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用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如何识别人民币币值的正确方法。
2.了解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之间的大小。
3.在购物游戏中,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直接引入:师——“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2.猜测(课件):a、“这是什么?”“对了,这就是钱。”
b、“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钱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纸张大小不一样)
“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c、小结:人民币又分纸币与硬币。
3、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
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4、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一认、说一说
课件: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吗?你认识的有哪些?看看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1角、5角、1元、5元、10元等。
(1)重点介绍角币,识别角币的单位。
(课件)纸币1元,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有几个数字1?教师点击课件,共同寻找人民币1元上的数字。
怎么知道它是1元而不是1角?从汉字、拼音的单位上都能告诉我们是1元,找出1元的人民币,并小结:原来1元人民币既有硬币又有纸币,他们都是1元面值的人民币。
看课件,找找还有哪些人民币也有硬币,随机转动。
(2)互动游戏
a、师取钱,幼儿说。
b、老师说,幼儿取。
(三)游戏“凑钱”
老师交待活动要求——为灾区小朋友买一批学习用品,可超市只有3、4、6、7、8、9元的物品,而人民币只有1、2、5元。怎么办?
1、小结:学会凑钱
2、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3、集体检查凑出的钱是否不多不少刚好买你所需的学习用品,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x元钱。
活动反思:
本节课来源于大班下期《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如收到压岁钱,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亲身购物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人民币也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学期幼儿对10以内数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也为感受10元以内人民币的数量关系作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知道面额的大小,了解元与角的关系,是个重点,而使用人民币进行分解组合,有计划合理消费是个难点,整个活动以“认识人民币”——“识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为灾区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三个环节来贯穿,从而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来获得人民币的粗浅知识,练习10元以内人民币的分解组合,及养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环节中,我使用了课件、实物等教具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及其面值,知道它们的单位大小关系。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而对元与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不清楚,所以我请幼儿比较:数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知道其单位不同、数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环节,根据幼儿的知识准备,我们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来感受x元钱的不同组合形式。这里我们给幼儿准备了10元、5元、2元、1元面额的人民币,在操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数字钱也是有讲究的,10元只有1张,5元面额的有1张,2元面额的有1张,1元的比较多,这样做就是要促使幼儿在没有x元面额的情况下动脑筋去尝试别的组合形式。而且这里我向幼儿提出了要求,购物后幼儿之间要互相交流,这个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着自我纠正,自我调节。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收银员教师的收钱环节,既对幼儿的操作进行了验证,又使活动更加情节化、游戏化了。
大班人民币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前期经验的准备: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
环节预设:
一、认识人民币: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活动反思: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习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再次反思,发现根源可能在以下几方面:
1、教材与生活的脱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或练习题中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有关5套人民币的知识,可是只是匆匆认识,毕竟不是孩子们每天所见的,可效果不是很好,遇到旧版人民币的图时大多学生不认识,尤其是现在几乎不用的2元钱。还有孩子们年龄小,平时接触人民币机会少,他们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可能只限于收几百元压岁钱,绝大部分还是家长保管,平时家长很少让孩子自己去买物品,偶尔买的也多限于一两元的小东西,接触较多的是5角和1元,其他的几乎很少接触,所以他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难度,更不用说兑换人民币和买卖物品的计算,他们掌握起来更困难。
2、学具的缺乏使得学习成为纸上谈兵:考虑种种因素,害怕让学生带人民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没有让孩子们带学具,致使学习这部分知识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操作,完全是靠想象完成,效果当然不理想。
小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
大班人民币教案篇6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
小原
教学目标设计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级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 操作法:通过操作人民币,初步感知人民币,认识人民币。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各种面值的热民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谈话导入。
二、 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1、观察情境图
2、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你存了多少钱”。
从了解本班学生的存钱罐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由情境图回到现实中来,一本班同学的存钱罐为素材开展学习活动。
提出的问题:
你存了多少钱?
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你存了多少钱”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首先是策略问题,即怎样才能知道存了多少钱,面对这么多钱怎样数。
2、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先分类,将面值相同的人民币放在一起。
3、夹流自己辨认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方法,可以从人民币上的面值、正反面的颜色、图案等方面进行辨认。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出示第一个红点问题“你存了多少钱”。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存了多少钱,面对这么多钱怎样数。
生:给人民币分类。
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师:教师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2、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
1、认识乐园、角、分的基础上,组织兑换人民币的活动,如:“1角兑换多少分?”“1元兑换多少角?”从而得出1元=10角,1角=10分。
2、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你存了多少钱”。在认识人民币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展示学生的发现。在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后及时组织自主练习,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一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旨在引导学生对2元及2元以上人民币进行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
自主练习第1题是认识现在流通的不同面值、版别的人民币及兑换人民币的题目,其中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是重点。练习时,教师仿照此题设计出更多的活动,尤其要重视“你还能怎样换”这个环节,提高联系的灵活性。
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生:兑换人民币。
师:组织交流1元=10角,1角=10分。
师:引导解决“你存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生:解决问题后交流。
师: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生:自主练习
生:交流收获体会。
板书设计
我的存钱罐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人民币的面值有:1分 2分 5分
1角 2角 5角
1元 2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课后反思
由于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生活中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是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地、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系统的学习有关人民币的认识。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班人民币教案篇7
活动名称:
学习使用人民币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
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10以内的加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重点:
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10以内的加减。
活动准备:
货架 各类商品(带有标价)自助银行(鞋盒10个) 磁带 投币箱(1个)人民币(五元、一元、二元、五角、一角)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入今天的活动今天"国际超市"开业了,里面有许多好东西,我们去购物吧!没钱那怎么办?对,我有你们的'存折,那我现在发给你们,请你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来那你们的存折,走,我们去取钱!
1、要看清楚存折上有多少钱,你们把它全部取出来,点清楚用笔写下你们取出多少钱,取好了吗?
2、我们到"国际超市"去吧!哦,我都忘了告诉你们"国际超市"在那了,它在北京路,坐2路车就到。
二、带幼儿乘车,引导幼儿投一元钱到投币箱(放录音)孩子们,这辆车就到"国际超市"快上,我们要买票的,一个人一元,两个小伙伴是几元钱呢?
三、组织幼儿进超市购物看,我们到了,你们一会可以到超市购物,那我要提个要求:
1、钱是你和小伙伴的,买东西的时候要相互商量。
2、你们一共有多少钱,买东西时要算清楚,合理花你们自己的钱。
3、要看清楚标价,在付钱之前,你们两个好伙伴要算清楚需要多少钱,再去收银台付款。
好了,祝你们在"国际超市"买上你们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教师当顾客参与活动,对幼儿进行指导引导幼儿看标价,打算要买的物品,把价格进行计算,看看自己的钱够不够,同时教育幼儿合理选购商品。
五、教师组织幼儿小结来,到休息间休息一会,你们今天都有什么收获?
(引导幼儿讲自己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大班活动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