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发总结网 >策划方案

计算教学教案8篇

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及时作出调整,保持课堂秩序,教案的充分准备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计算教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计算教学教案8篇

计算教学教案篇1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特别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生运用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让学生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掌握乘法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目的能力。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我想到摆小棒,通过摆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我创设了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的情景,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图形说出乘法算式,来引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摆小棒,通过摆图形,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首先,第一个层次是5×1,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2,2×5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一组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计算教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进一步感受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00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1、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2、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计算教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合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认识计算器。

板书:神奇的计算器。

2、 教师:我们的计算工具是如此的神奇,你知道它们神奇在哪里吗?

二、 引导探索

1、认识一些功能键。

(1) 由学生来说明。

教师:我们现在用的计算工具最普遍的是普通计算器,你会用吗?老师请个小老师来向大家讲解下如何用计算器好吗?

课件出示:例如68+201,20÷4,56×12×13。

让一个小老师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解如何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 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

② 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 数学键

数键的使用。如按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 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 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3、 尝试练习。

(1) 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 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 课件出示:

菜 单 酒 : 14元 凉拌豆腐: 3元

肉丝: 5元 清蒸鱼: 16元

三鲜汤:12元 甜点: 8元

青菜: 3元

②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 反馈计算结果。

4、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师:现在同学们都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了,那现在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利用玩下数字游戏吗?

学生:想啊。

教师:好,在我们玩之前先听老师介绍一个小知识啊。

课件出示: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记数法,就是满2进1。它使 用的数字只有0和1。0代表0,1仍代表1,满2就向左边相邻数位进1。因此,二进中“1+1= 10”。

(1) 课件出示

用1,2,3,4,5这5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用计数器求出它们的积,积大者获胜。例如:三位数是342,两位数是51积是17442。

在这个游戏中由四个同学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他们讨论后由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然后下一个汇报的结果要比上一个的大。

(2)教师:在这个游戏中你们玩得开心吗?还想不想继续玩啊?

课件出示:用计算器算出下列各式 999×9 9999×9 99999×9

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反馈计算结果。

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啊?那么你能直接说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

课件出示: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三、课后小结

课件出示:你能谈下你学完这节课的感受和体会吗?

计算教学教案篇4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本结构和规律,学生对于在情境中发现获得口诀已经不再期待。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于,熟练的进行9的乘法计算以及熟练的运用。

首先,我由“剪灯笼”活动引入了今天的情景主题图,并且根据主题图让学生逐个的引出9×1,9×2,9×3的算式与乘法口诀,并且与孩子们一起分析乘法每个部分表示的意义,总结出表格的规律。

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己小组合作,探索接下来的几句9的乘法口诀,并在书上填写完整。然后请孩子们对于他们的合作成果进行汇报和总结。当9的所有口诀都已汇报出来后,为了加深孩子们的记忆,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进行朗读,加深他们的记忆。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孩子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并且在练习中,培养他们分析题意的能力。

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始重激趣。

通过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情景图,激发孩子们对于本节课,本例题情景图的兴趣。

2、课中重引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引导孩子们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乘法各部分表示的含义的认识。引导孩子们学会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并且正确的运用乘法和口诀。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

3、课间重交流。

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4、课尾重拓展。

课尾通过“对口令”游戏,并领读口诀的小活动,加深孩子们对于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此活动在原有的计算上加大了一定的难度,也变换了一下练习的形式,使得孩子们颇感兴趣。

计算教学教案篇5

教材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转化思想方法的奇妙。

教材重点:

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材难点:

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的了解,并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计算器

学具准备:

每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 谜语激趣,轻松导入。

1.猜谜语,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生:好

师:请看大屏幕(师点击课件并出示谜面,并要求学生一起朗读谜语)

猜谜语

一个东西真奇怪,

上面布满方块块,

用手一摁字出来,

加减乘除算得快。

师:谁想到谜底是什么了吗?

生:计算器。

师: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猜出来了。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跟这个谜底有关的知识,那就是……

生:计算器。

师:对!计算器。(师随着学生的回答而在黑板上板书:“计算器”)

师:看,(师点击课件,显示出一张图文并茂的“计算器”图片)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

生:计算器。

2.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过的的计算器。

师:对了,那你能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计算器的呢?

让学生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

生1: 在商店里,那些售货员使用的就是这种计算器。

生2:在家里,我妈妈每天计算当天的收入、支出都是用的计算器。

生3:我见过我爸爸用手机也可以当作计算器。

生4:在电脑里的打开“程序”/“附件”就有计算器。

生5:在我妈妈的单位里见过。因为我妈妈是干会计的,今天我带的计算器就是她借给我的。……

师:能说得尽么?

生:说不尽。

师:是的,计算器的使用已经是十分普遍,计算器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计算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师:那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

生:会!

师:真的吗?

生:真的!

二、 引导探索、从中认识和学习使用计算器。

(一)让学生扮演计算器推销员的角色从中介绍计算器的各项功能及使用方法。

1.提出四人小组活动的要求。

师:很好,既然你们已经会使用计算器,相信你们肯定知道计算器上的每个键的功能以及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吧?

生:略。

师:愿意把你所知道的告诉其它同学吗?

生:愿意。

师:好,那我们就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向你的小组成员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完后,选派一名代表扮演计算器的推销员上台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好吗?

生:好。

师:在活动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活动规则吧?请看大屏幕。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四人小组活动的规则要求:四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活动,各自介绍自己的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观察看看四个人的计算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如果不同,有哪些不同?把知道的告诉同伴,音乐起活动就开始,音乐停,活动就终止。看哪一小组气氛最好。活动完后,请同学们用营销员的身份上台来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师: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那准备好了,小组活动现在开始。(师点击课件播放音乐,示意小组活动现在开始。)

2.进行四人小组活动,。

学生正以小组交流的活动形式在台下讨论和介绍各自的计算器,师下去巡视。学生从中也许认识了计算器的开启键、清除键、关闭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等,并从中了解了它们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3. 让“小小推销员”到台上的实物投影仪处介绍计算器的功能。

师根据学生的介绍,作适当的补充,并从中归纳出以下几种常用键的功能,用课件展示出计算器的键盘功能简介图(如下图),并用语言说明各键的功能如。

① 开关及清除键 on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

② 运算符号键:“ + 、 - 、 × 、 ÷ 或 / ”键的使用方法 。

③ 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 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 等号键 =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 小数点键 .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下几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

(二)初步尝试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师:看来,同学们对计算器的认识可真不少,但会不会用计算器计算呢?

生:会。

师:光说无凭,老师可要出题考考你们哦?

生:好!

师:那行,考考自己,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三道题。(课件出示3道计算题:请用计算器计算出①39968+7698= ②64÷8= ③1600-32×28=

师:看看你自己是不是真的会用计算器,看谁算得又准又快,开始。

(学生开始用计算器计算,等学生完成后,用个别提问的形成完成。)

师:第一道题等于多少?

生:65432。

师:第二道题不用说了吧?

生:等于8。

师:第二道题有用计算器了吗?

生:(有些学生说用了,有的学生说没用。两种情况可能都会有。)

师:你们觉得需要用吗?

生:这么简单的题目不用比用计算的速度还会更快。

师:说得妙。

2.从计算算式③1600-32×28,中介绍“m+”、“mr”键的使用方法。

师:第三道题的结果呢?

生1:43904。

师: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生2:704。

师:怎么可能呢?(师故意制造悬念,从中让学生知道计算器有聪明型和傻瓜型两种),你们两个是怎样输进去的了?

生1:1600-32×28=43904,我是按顺序从左到右一个一个按下去的(普通型计算器)。

生2:我也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按下去,得数就出来了。(聪明多功能的计算器)

生3:我的也是普通型计算器,但我是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去计算的,所以我的结果是704。

师:你俩(生1生2)能上来实物投影仪里演示一下吗?

生:行(可以)

(两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里同时进行用计算器计算的.操作过程,结果确实出现两个不一样的答案。)

师:为什么两个同学都是按顺序按键,但结果不一样呢?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可能一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计算器,让学生发现两种计算器的不同,一种是较为“聪明”,一种是较为“笨”的,师从中解释到:会直接判断运算顺序的比较聪明的多功能型计算器我们可以称它为“科学型计算器”,不会区分运算顺序的比较“笨”的计算器,我们可以称它为“普通型计算器”。学生可各自检查自己的计算器,判断是“科学型”的还是“普通型”的。

师:其实开始出现这个结果的时候,我们可以估算一下结果,对不对?谁来说说怎样用估算进行判断?

生:先把32约等于30,然后把28约等于30,30乘300等于900,1600-900=700。

师:约等于700,不可能等于4万多,对吧?所以我们可以把用计算器计算和估算结合起来。

师:另外,我们不难看出:答案比被减数1600大,这可能吗?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1:使用计算器前要熟悉它的功能。

生2:有的计算器在使用时也要按运算顺序计算……

师:唔!真不错。再看回第三题。科学型的计算器知道先乘除后加减,我们可以直接输入数字后就能得到结果。如果是普通型的计算器,我们很多同学都会记了一个中间的结果,然后再计算下一步,还有其他好办法吗?

生:略。

师:还没想出来吗?想知道吗?

生:想

师:好吧!那我就揭开这个谜底吧!你们看(师点击课件出示大大个的两个英语单词:“ m+ ”、“ mr ”),普通型的计算器上是不是有这两个键:“ m+ ”、“ mr ”?知道这两个键有什么作用吗?(边说边板书“ m+ ”、“ mr ”,并在黑板注明其功能。)

生:不知道。

师:有了这两个键,即使是普通型的计算器也不用笔来记下那个中间的结果了。怎么做呢?依次输入“ 3 2 × 2 8 ”,然后就按下“ m+ ”,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896”,按“ m+ ”的目的是将“896”储存下来,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了,然后,再依次输入“ 1 6 0 0 - ”,再按“ mr ”就是把896调出来了,最后就是按 = ,结果704就出来了。

生:(肯定会恍然大悟地惊讶)

师:神奇吗?

生:真神奇!(在生发出这样的感叹之余,师补全今天的板书:神奇的计算器)

师:要试做一下吗?

生:好。(学生肯定会兴致勃勃地开始试验刚才学到的方法。)

师:好了,都会算了吧?

生:会。

师:那老师再出一道题练习考考你们吧?(课件出示练习题:20655÷ (27×45))

生:(很乐意地练习,都得到正确结果“17”。)

?设计意图:三道题的设计其难度是层层递进的,其中都考虑到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四种运算,而且一题有一题的功能。第一题是让学生意识到计算器给我们带来的快捷,第二题是提醒同学们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需要用计算器,遇到大数目的计算才用计算器来帮助,像这种情况则不必用到计算器了,第三题的功能则是暴露学生的认知起点,从而激发起进一步学习新操作的愿望,真正的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另外,还设计了一道练习题“20655÷ (27×45) =”,是考虑到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倒减”的方法来解决记住中间数的问题,对全班同学是巩固,对提出“倒减”的同学还是醒悟:“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

(三)说说感想,总结出使用计算器的应注意事项和正确的方法。

师:做完刚才的这几道题后,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可能会说以下几种感觉,凡是能涉及到边的都给予肯定,但需要解释清楚的还是得反问让其说得更贴切一些。如。

生1:我觉得计算器非常实用,而且非常简便,得数也非常准确。

师:非常准确?那刚才第三道题有同学算出“43904”,是怎么回事呢?

生1:前提是一定要知道自己计算器的功能。

师:对啊,也就是说用了计算器并不能保证计算一定正确。首先要正确地输入数字,还要根据不同的计算器就会使用不同的输入方法。好,还有补充吗?

生:我认为计算器一般来说比人的脑子要快一些,因为有些同学口算是困难的,比如说32乘以28是很难用口算来解决的,就可以用计算器帮忙,很快就可以算出结果。

师:对,就是像32乘以28这种题口算起来比较麻烦,我们就用计算器,那么像第二道题呢?

生:很简单啊!用乘法口诀心算:八八六十四就更快啦。

师:还用不用计算器啊?

生:不用。

师:这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判断该不该用计算器。另外,像第三道题是不是告诉我们:要正确地使用好计算器的话,还要了解自己用的计算器是聪明型的还是傻瓜型的。

三、计算接龙,巩固加深。

出示一组计算题,用接龙比赛的形式完成,如第小组有7个人,8个小组同时使用统一的普通型计算器,由第一个计完并写完第一题后,连同计算器和练习纸一同传给下一个同学,看哪组的同学算得又快又对,哪组的同学就为胜利小组能获得小红旗。题目为。

1129+3855=( )÷56=( )×123=( )-9865=( ) ×36=( )-29999=( )-8952=(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赛中完成接龙比赛的计算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练中悟。〕

四、探索方法,发现规律。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课件呈现出以下两道计算题① 1+2+3+4……+98+99+100 ② 9999999999×9

教学方式是:教师巡视课堂→ 全班集体订正。

2、反馈计算结果,发现规律。

第一题是一道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目

教学里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计算→个别提问出示结果→反馈计算结果→引导提问,使学生明白这道题用简便方法来求解更快捷,进一步强调了不能麻木一味地使用计算器,其实这道题目用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就可以了,从中提醒是否使用计算器之前要考虑使用的必要性。

第二题是一道用计算机无法得到完整答案的题目。

教学时,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学生得出的是“e 8.9999999,处于疑问和迷茫时→让学生说出遇到什么难题了→老师进一步解释计算器中的数据的意思。→出示老师事先准备的“密码”信封分发或在课件中出示这样的“宝塔数的美”的改造题

请算一算,看能不能找到开启规律9999999999×9的钥匙

99×9

999×9

9999×9

99999×9

999999×9……

教学过程:师通过让学生通过计算从中找出其中的规律→个别提问中让学生说出各题的答案:99×9=891 999×9=8991 9999×9=89991 99999×9=899991

→让学生根据答案说出所发现的规律:学生可能会发现题中所隐藏的奥秘是: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而中间的几位数都是9,而且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的个数少一个。→师接着问学生

师:从以上的分析和探讨,你能说出9999999999×9的结果是多少吗。

生:让学生把结果:89999999991说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从计算结果的规律发现,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懂某些算式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会比直接用计算器计算还要快捷,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询问: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师进一步观察是否有再总结的必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顾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加深记忆。〕

六、课外实践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帮助解决生活中一个的实际问题。(用课件显示以下几题,学生发练习纸。)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水1.8千克,请计算。

① 一年(按365 天计算)浪费多少千克水?

② 把这些水分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15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③ 请你调查一下:你家每月饮用几桶水?并算算这些水够你家饮用几个月?大约合多少年?

④当你看到你所统计的这一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请你如实的写下来。

计算教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策略】

1.计算工具的介绍可以结合第25页的阅读材料进行,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学生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3.介绍电子计算器时,重点在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计算,和存储键如何使用等重难点时可运用电脑课件进行实际的演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师: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算筹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体白板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就是老师手里的这个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4.计算器:

师: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生:计算器。

师: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学生介绍)

师:拿出你手中的计算器,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5.电子计算机:

师:接下来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生:电脑。微机。

师:电子计算机。(出示课件)

生看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各种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课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电子计算机,展示现代科技的发达。并引导学生,科技不会停滞,未来更先进的计算工具就等着你去发现,发明。

三、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拿出你们的计算器。你认识哪些功能键?他们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试试,琢磨琢磨。

生摸索,尝试各个键子的作用,发现了就说出来。

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全体学生学习。跟着老师的指示尝试。

师:还有date表示日期,老师刚才听见有的计算器有声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乐和声音吗?自己琢磨琢磨。

师:电脑展示各个功能键的名称。边出示,边讲解。

师:现在我们就来用你手中的计算器进行计算。尝试一道加法:4468+1792=

生进行操作。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输入过程。先输入4468,再输入加号,输入1792,再输入等号。

结果就出现了。(师可用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师:尝试减法、乘法、除法和小数计算。32010-8925=126×39=312÷8=

6.34-4.7=

生进行操作,输入数据,并说出计算结果。

师:计算综合算式。复习运算顺序。当计算6396÷(520-438)时,怎么办?

生讨论方法。可以用纸记录下来,再接着算。可以……

师:我们来学习存储运算键的使用。m+表示存储数据,m-表示删除数据,mr表示提取数据。我们来尝试一下。输入520-438,算出结果,输入m+进行存储,然后输入6396÷,再输入mr进行提取,输入等号。

师:重新演示一遍,以巩固。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并找一名同学到电脑上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过程。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练习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那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1.闯关游戏:

(游戏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2、每关开始以老师口令为准。)

2.寻找方法速算:

25×4×8=13897×16×0=99+199=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页中继续去了解计算器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m+存储m-删除mr提取

5.计算机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三篇

计算教学教案篇7

一、注重旧知的铺垫,为新课导航。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一,在复习完后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

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需要改进之处:

1、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

孩子们在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时,有一个孩子说到她是想到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加法,所以断定也能推广到乘法。这里,我给予了肯定,但力度不够。以上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

2、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有待激发。

计算教学教案篇8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触很深,我对这节课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是挺多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首先我在通过复习加法运算定律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读图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对问题解答。这里的每个问题都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因为是对同一问题的解答所以学生能够理解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提出问题“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课后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不是很清楚,如果问“等式的左右两有什么异同”学生也许会更容易的发现这一规律。

课前备课时,我觉得这两个定律都很简单,学生能够自己发现规律,现在想一想,我可以在讲乘法交换律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而第二个乘法结合律稍有一点难度,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

各个环节的衔接不是很紧凑,本来后面还安排了两道应用题,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计算机专业自我鉴定8篇

计算机学期工作总结8篇

大学生计算机课心得体会8篇

计算机网络课设心得体会8篇

计算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8篇

计算机专业自我鉴定精选8篇

小班教学教案7篇

幼儿教学中班教案7篇

狼教学教案模板7篇

小班教学教案优秀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790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