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不落后,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水科学类教案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水科学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城市交通中现代的桥:立交桥、天桥,了解它们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合作并采用多种方法制作立交桥模型。
3、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课件“立交桥”欣赏。
2、故事图片“马路上面的桥:天桥”、“交叉的桥:立交桥”
3、积木,各类废旧纸盒、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故事“交叉的桥”,引出活动,了解立交桥给人类交通带来的'便利:
提问:狗熊司机为什么急得满头大汗?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2、欣赏立交桥,进一步了解立交桥。
(1)幼儿小组交流:
提问:你见过立交桥吗?在哪里见过的,是什么样的?
(2)欣赏课件
教师引导幼儿主要从造型上欣赏。
你喜欢立交桥吗?为什么?(教案来源:) 你喜欢晚上的立交桥还是白天的立交桥,为什么?
3、教师介绍天桥。
故事“马路上面的桥”。
4、幼儿分组讨论合作制作立交桥或天桥。
(1)介绍材料。
(2)小组讨论,并把打算和想法介绍听。
(3)幼儿分组制作。
5、作品介绍参观。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时在学习同伴作品基础上再次创造。
关于水科学类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水果种子藏在哪里的活动,知道种子都藏在果实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帮助种子找到相应的果实,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3、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品尝过秋天常见的水果。
2、幼儿收集各类秋天的水果;西瓜、苹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种子;水果剖面图若干张、种子食品若干种。
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引发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按水果的名称、生长的地方、形状、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绍果实。
(2)教师出示部分果实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带来的都是植物的果实。
2、寻找水果里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用途。
(1)教师:你们在吃这些水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果实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东西)
(2)幼儿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果实里的秘密,边找边交流自己的发现。(提供各类果实,部分水果已切开,中间用牙签连接。)
(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果实中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朋友发现的这些都是果实的种子宝宝。种子宝宝为什么要藏在果实妈妈的肚子里呢?
(5)教师:种子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它会慢慢地发芽、长叶、开花,最好会结出许多许多的果实。
3、游戏:种子找果实,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1)教师:我这有许多的种子宝宝,它们找不到自己的果实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吗?看,果实妈妈都在前面的图上,它们的肚子里都有几个种子宝宝,你要仔细的看清楚手里的种子宝宝和果实妈妈肚子里的种子宝宝一样哦。
(2)教师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的颜色、形状、硬度、光滑度等做进一步地观察与讲述。
4、了解、品尝常见的种子食品,体会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教师出示其它的种子)
教师:看,老师还带来一些东西,(瓜子、花生、黄豆、红豆、开心果、核桃等)它们叫什么呢?
教师:其实,这些都是植物种子。种子种子不仅能长成植物,而且还是我们人体的营养宝库,所以,许多种子也被人们做成了食品。
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果的种子,还品尝了一些种子食品,如果以后你还发现了其他植物种子的秘密,再来告诉大家。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活动延伸
自然角:每人选择一种种子进行种植,并进行种子发芽的纪录。
区角活动:学习剥各类种子的种皮,进一步探索种子的内部结构。
家长共育: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农作物的种子,丰富幼儿有关植物种子的知识经验。
领域渗透:在美术活动中进行种子贴画的活动,巩固幼儿对种子外部形状的认识。
关于水科学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征,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知道蜜蜂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ppt《蜜蜂》
2、蜂蜜
教学过程
一、认识蜜蜂的外形特征
教师说谜语:一只小小虫,飞到花丛中,又采花粉又采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谁来告诉大家,这只小小虫是什么?
二、课件演示
1、我们来看看小蜜蜂长的什么样呀?
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蜜蜂的特征
(1)蜜蜂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头、胸、腹)
(2)蜜蜂的头上有什么?
(眼睛、触角、口器)
(3)蜜蜂身上有几对翅膀?(两对)
(4)蜜蜂的有几对足?看看三对足长的一样吗?
第三对足跟前面两对有什么不一样?(三对足,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5)蜜蜂全身长什么?
小结: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一对大眼睛和口器,
胸部上有两对翅膀、下面有三对足,蜜蜂全身长着细细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三、蜜蜂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讨论:
(1)蜜蜂是怎样采蜜的?
教师讲解: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
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的发酵,
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内温度经常保持在35℃左右,经过一段时间,水份蒸发,
成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
(2)蜜蜂把身上的花粉抖在哪里?
(3)蜜蜂的家族里都有谁?
2、蜜蜂是人类的好朋友?知道它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
课件演示:蜂产品
四、认识蜂窝
课件演示
1.你们知道蜜蜂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吗?蜜蜂的房子叫什么?
2.蜂窝是什么形状的?
3.蜂窝是蜜蜂用什么造的`?
知识讲解:蜜蜂的蜂窝构造非常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
蜂房的房孔都是正六角形,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制的墙。
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尖的。
这个底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
两个钝角都是109°而两个锐角都是70°。
五、品尝蜂蜜
关于水科学类教案篇4
设计思路:
一、选材的依据:
1、源于“新教材”的创新实施:
本次活动源于主题《春夏和秋冬》里面的小主题《四季轮换》,虽然主题是刚刚开始的阶段,但是孩子们对于四季的轮换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能够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初步了解四季轮换的顺序,所以本次活动就是在此背景下设计而成的。
2、源于对幼儿经验的思考:
(1)在前期的《有趣的水》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对故事《水娃娃漫游记》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水循环的过程,知道了水的三态变化,所以孩子们对于循环是有经验的。
(2)我们班的孩子比较活跃,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而且有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愿望,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鼓励幼儿发现自然界事物循环往复的有趣规律,而且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自己的发现。
3、活动价值的分析:
1、语言能力的挑战
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分步讲述故事的方式,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想象猜测“白天去了哪里,雨去了哪里,冬天去了哪里”,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循环,知道了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会消失的,进而萌发幼儿探究自然界事物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环保元素的渗透
本次活动萌发幼儿乐意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让幼儿了解大自然中的白天黑夜的循环、四季轮换和水循环,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今后就会更加细心的去探究大自然,热爱自然界,就会有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愿望,所以本次活动也渗透了环保元素。
内容与要求:
1、在听听看看说说中,初步发现自然界事物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
2、尝试看图讲述自己的发现,萌发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活动重点:
了解一些自然界事物循环往复的现象。
活动难点:
尝试看图讲述自己的发现,萌发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幼儿观察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仰望天空,引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抬头仰望过天空吗?你们都看见了什么呢?
2、有个小男孩也和你们一样看到了天空中的许多东西,也向妈妈问了许多的问题,让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他想到什么呢?问了些什么?
二、理解故事,感受循环
1、散文第一段:白天去了哪里?(白天黑夜)
(1)思考谈论:白天去了哪里,它会回来吗?(引发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
(2)听一听妈妈的回答:“哦,白天去了别的地方,白天过去了,黑夜就来了,当夜晚结束的时候,白天又来了。这个世界真的就是这样循环着,没有什么会不见了。
(3)妈妈是怎么告诉小男孩的?(进一步谈论妈妈的回答:什么是循环呢?)
2、散文第二段:雨去了哪里?(水的循环)
(1)小男孩望着天空中的'雨会怎样问?(讲述散文前)
(2)谈论:雨会循环吗?它又是怎样循环的呢?
(3)听听妈妈和小男孩是怎么说的,继续讲述。
(4)小男孩知道这个秘密了吗?这个秘密是什么?(出示2个字——循环)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循环,用一个什么动作来表示?
3、散文第三段:冬天去了哪里?(四季轮换)
(1)冬天里,小男孩会怎样问?妈妈该怎样回答?
(2)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小男孩和妈妈对话内容,知道四季轮换。
4、完整欣赏故事。
(1)在故事中有哪三种循环呀?(幼儿回答,教师播放课件小结。)
(2)小结:这个世界真的就是这样循环着,真是太奇妙了!
三、拓展发现
1、今天这里也有一些大自然中的朋友,你们去找一找它们可以循环吗?是怎么循环的呢?(幼儿4人一组,操作图片摆放循环的过程)
2、集体交流,共享经验。
(1)分别出示小组操作结果,幼儿说明。
(2)还有什么也像它一样循环的呢?(引发幼儿说说自己对于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循环的认识)
小结:原来在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是循环往复的,没有什么会真的不见的。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大自然中循环往复的现象。
关于水科学类教案篇5
活动准备
放大镜、p pt、图片等。
活动目标
感受放大镜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影像的功能,并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找小瓢虫
(一)、出示图片,请幼儿从中找出小瓢虫,并用笔圈出来。
设计意图:幼儿人手一张小图片,边找小瓢虫,边用笔圈出来。教师在设计图片时,有意识地将小瓢虫画得非常小。不仅如此,还“混”入了一些颜色、形状与小瓢虫相似的草莓,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幼儿意识到“看起来有点困难”,为后面的活动埋下伏笔。
(二)、讨论与验证(结合ppt画面):
1.你找到小瓢虫了吗?它们分别躲在哪里?
设计意图:由于画面大、小瓢虫分布分散且没有规律,这给幼儿的观察以及表述都设置了难度。因此,当幼儿表述不清楚的时候,教师在ppt画面上添加了网格。网格的出现无疑给幼儿搭建了“脚手架”,既可引导幼儿结合网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初步了解有序观察的方法,又便于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达。
2.找对了吗?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设计意图:由于图片上的小瓢虫太小,因此,幼儿产生了争论:有的觉得图片中有许多小瓢虫;有的觉得里面有一些不是小瓢虫,好像是草莓;有的则模棱两可,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容易联想到“放大镜”。工具的出现显得顺理成章。
3.使用放大镜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此时幼儿对于放大镜的使用都基于原有的经验。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在图片上;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着自己的眼睛;当然也有的幼儿会不断地调节放大镜与图片之间的距离,以求看得最清楚。无论幼儿如何使用放大镜,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因为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了放大镜具有放大图片的功能,只有使用放大镜,才能让我们看清楚图片上的'小瓢虫。
(三)、小结:放大镜真神奇啊!原本小小的图案在放大镜下会变大,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
(四)、一共找到了几只小瓢虫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设计意图:结合ppt,再一次引导幼儿能够运用先前的好方法——在网格的帮助下,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以巩固有序观察的方法。
二、这些瓢虫一样吗
(一)、你们找到的7只小瓢虫都一样吗?用刚才数数的好方法,再用放大镜仔细地看看,把相同的小瓢虫找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帮助幼儿梳理两个问题,一个是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另一个是鼓励幼儿能够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运用先前有序观察的方法,观察、比较小瓢虫。因此,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将个别幼儿使用放大镜的好方法用旁白的方式给予其他幼儿提示,如:××小朋友还会上下移动放大镜,估计在调整距离,使自己能够把小瓢虫的样子看得更清楚……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恰当地把握好语气、语调及音量,使自己的旁白既不影响幼儿的观察,又能起到提示的作用,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二)、其他几只小瓢虫长得什么样呢?你们看清楚了吗?
(三)、相互验证、交流。
设计意图: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再次帮助幼儿梳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还可以通过过程性的小问题:用刚才的好方法,从小瓢虫头部开始看起,一点一点往下看,比比两只小瓢虫是不是长得一模一样?帮助幼儿再次巩固有序观察的方法。
小结:原来拿着放大镜看东西也是有方法的。
三、有用的放大镜
(一)、平时谁会使用放大镜?为什么要使用放大镜?
(二)、结合幼儿的讨论,介绍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使用(播放ppt)。
设计意图:放大镜作为一种工具,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因此,了解放大镜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是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放大镜的功用,加深幼儿对放大镜的了解。
小结:聪明的人们发明了这么有用的小工具——放大镜,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四、延伸
继续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小昆虫。
寻找生活中其他有用的小工具。
关于水科学类教案篇6
目标:
初步认识常用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治病强身健体。
感受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神奇。
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植物
材料准备:中草药图片
重点:在植物中对中草药进行分类
过程
情境表演“医院”――教师饰“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药所以幼儿饰“医生”开了一贴中草药“川贝止咳露”,“病人”吃后好多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医生给我开的是什么?
感知了解
――多亏医生给我开了中草药治好了我的病。今天还来了许多中草药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办法也去认识认识它们吗?
讨论讲述
――谁能告诉大家你认识哪些中草药朋友?(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幼儿讨论,讲述)
――还有一些中草药我还不认识,它们又是谁?(教师出示幼儿没有讲到的,如金银花、天麻等)。
――原来,灵芝、人参、川贝、金银花等等这些神奇的中草药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补身体,用处真不小!
释疑延伸
――这么有趣的中草药,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幼儿提问,讨论解决)
――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什么人最早发现中草药?中草药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医生的介绍吧!
关于水科学类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要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在看看、说说、议议、做做中初步了解一些美丽的海南风光。
3、学习用做记录的方法表示自己的想法。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美丽的家园》
活动准备:
1、笔、和表格人手一份。
2、猴子的手偶一个。
3、多媒体课件。
4、小红旗人手一面。
活动流程:猴子求救——幼儿帮助猴子找家——进行环保教育,同时介绍猴岛及一些美丽的海南风光——讨论——当个环保小卫士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猴子求救
1、“孩子们,你们看猴子哭了!”
2、让孩子们看:猴子哭着说“我没有家了,请大家帮帮我好吗?”
(二)幼儿帮助猴子找家
1、“猴子为什么没有家呢?”。让孩子们讨论
2、“你们能不能帮助猴子呢?”
3、“那好,请你们把想出来的办法用标记记录出来,看谁的办法最多。”
4、让孩子们分组画标记,想办法帮助猴子。
二、基本部分:
(一)让幼儿说说谈谈自己的好办法
1、“请你们把自己的好办法说一说”
2、让幼儿说各种各样的办法。
3、“你们可真棒,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二)进行环保教育,同时介绍猴岛及一些美丽的海南风光
1、“猴子喜欢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地方,那它喜欢生活在海南岛吗?为什么?”
2、让幼儿说出各种原因。
3、放vcd,介绍猴岛。
4、我们海南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吗?
5、让幼儿说出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
6、我这里也有一些美丽的风光,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7、让幼儿了解一些美丽的海南风光。(放课件)
8、这么美丽海南,也有一些地方受到了污染,让我们来看一看。
(三)讨论:环境遭受到污染怎么办?
1、让孩子们讨论:这里缺少了什么?为什么会没有游人呢?
2、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3、让幼儿分组画标记做记录,然后再说一说。
三、结束部分:
1、从今天开始,你们愿意当环保小卫士吗?
2、那老师给你们发个小红旗,我们一起去宣传,告诉大家要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
3、走,出发吧!
延伸活动:我们应该怎样做好环保小卫士?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