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上去,获得启发之后需要及时写好一篇心得,写心得的时候,需要认真回顾事情发展的过程,发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行孝道的心得体会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行孝道的心得体会篇1
“妈,再见!”说完,儿子便登登登下楼去。很快,我的耳朵里便捕捉不出他的一点音频了。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儿子已经高出了我许多。我觉得儿子越来越像一个男子汉了。
儿子两三岁时,有一次老公下班回来后想吃挂面,让我下楼去买。我不爱动,便对他说:“你自己去吧!”老公说:“我困了。你买回来我自己煮。”我也说:“还是你买回来我给你煮吧!”儿子听见了,对我说:“妈妈,你看家,宝买面。”说着,他就要下楼。老公听了,倍受感动,自己下楼买了挂面,我赶紧煮了。
儿子四五岁时,我家要买房子。有一天我和儿子上街,儿子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妈妈,从今以后,我只吃饭,什么都不要。”儿子这么说的,也真的这么做了。
儿子五六岁时,有一回我胃不舒服,在床上躺着。儿子看到了,便拿热毛巾帮我敷。为了让毛巾热一些,儿子一边拧毛巾一边甩着手。就这样,十多分钟过去了,我胃好多了,可儿子的小手被烫得红红的。 父亲在时,父母在农村住,儿子喜欢去那儿,我们双休日有空就在那儿聚会。有一次,儿子对父亲说:“姥爷,我知道你有个外号。”满屋子的人都愣住了,儿子很少说这样没深没浅的话。父亲问他:“什么外号呀?”“老会计!”儿子很响亮地回答。父亲笑了,满屋子的人都笑了。父亲干了二十来年会计,记账从没出过差错,别人叫他老会计,他挺引以为豪的。
儿子三年级时由四小转到了一小。离家是近了,可他放学早我下班晚,他每天就得带着钥匙自己回家。不仅这样,他回家后饿了,还得自己做吃的。每当做的东西味道好时,儿子便把一大部分留给我而他自己却舍不得吃。
寒暑假时,老公上班,我懒得动,常常是儿子去做饭。手擀面条、花生蘸、拔丝地瓜、炸汤圆,这些我爱吃可又嫌麻烦、怕被油溅的,只要我说一声,儿子都会做给我吃。
大约从三四年级起,儿子生病了自己去药房买药,帮我去天光交闭路费。上超市回来他手里拎的东西总比我多。也许是现在能这样做的孩子不多了,所以不少人都认识儿子,他们都夸儿子懂事能干。 现在儿子上初三了,学习任务很重,去公婆那儿的次数也少了。因为老公家几代单传,亲戚家又都是女孩,物以稀为贵吧,公婆对这个唯一的孙子自然格外疼爱,经常给儿子一些零花钱。每次,儿子都会婉言拒绝。如果赶上了,儿子还主动帮着公公把尿壶倒了。
我自己虽说是一名老师,可从儿子上学那天起,他的书包就是自己装,他书包里的很多本书我一下没翻过。儿子不用我帮他择班,不补课,在学习上我没陪他过一个晚上。我有溃疡性结肠炎,每个月吃药就得两千来元,我问儿子:“妈妈吃药花这么些钱,可稍贵点的水果都舍不得给你买,你不觉得委屈吗?”儿子说:“妈,瞧你说的,你什么都别想,好好养病就行!”儿子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可他说话做事,能处处为别人着想,从不伤人,很多时候,都会让人心里一暖。
回头再看看我自己,公婆家就在我学校附近,可除了药品以外,别的东西我嫌重,都是让老公去买给他们。父亲去世后,母亲跟着弟弟一家住在一起,我总觉得放心,别说是买东西,就是电话也很少打。拿起《新二十四孝》,我还说有些强人所难。可看到儿子,我觉得我这个公婆眼中的好儿媳、父母眼中的好女儿,并不够格。
是啊,“百善孝为先”,是儿子教会了我。看到儿子一天天地成长,我也愿意把孝亲敬老这一画卷描绘得更加充实而美好。
行孝道的心得体会篇2
素以文明古国著称的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其中,孝道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文化的精髓,闪烁了人性的光辉。各民族人民把尊老、敬老、爱老、养老视为传统美德,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无与伦比。自古以来人民就把敬孝老人视为做人的道德基础,提出“百善孝为先”,“孝德之始也”。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为了改善儿女的生存环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劳伴着我们茁壮成长的是父母日渐衰老,头发白了,背驼了,皱纹堆垒爬满脸颊儿女成人后相继踏出家门,成家立业。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特别是在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艰辛、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乌鸦尚知反哺”,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回报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记,父母为了让我读好书而省吃俭用;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父母的千叮万嘱。
孝德教育让我真正懂得了如何尽“孝”?而不能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人生苦短,要懂得及时行“孝”。
“孝”分“小孝”、“中孝”、“大孝”,而“孝”的最高境界是行“大孝”,孟子曰:“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俗话说:“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只有孝敬父母者,才能懂得“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才能领悟人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爱的真谛,才有可能在“老吾老”的基础上将爱与善扩展到“人之老”,才有可能升华出大爱大善的崇高品格,一个社会,只有人人善待父母,才能使善良得以弘扬,关爱得以传递,温暖随处可见,才能不断走向文明、进步与和谐。可见孝是世间一切美好品质的源头,是“百善之先”。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说,“日三省其身”,我们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勉励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错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陋室铭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房子简陋,但是因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简陋。个人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的涵养,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会因为人的贵贱贫穷,漂亮和丑陋而划分,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出它耀眼的光辉。
通过学习,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过失及时的得以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的提高,我一定会以此为契机,把爱与善的种子撒遍人间。让我们大家一起重塑道德灵魂,使人性的光芒永远熠熠生辉!
行孝道的心得体会篇3
中华古国,悠悠五千载;中华文明,绵绵无千年;中华经典,浩浩五千卷。中华经典星空里,群星闪耀。诗情融花意一体,智慧与激情齐飞。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感悟,就会被那蓉智思想灵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经》中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言而有信;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广阔胸襟;《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宇宙万物奥妙……厚德载物、达济天下广阔伟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社会理想;其中不仅蕴含着崇高人格魅力和深刻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灵魂。毋庸置疑,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辅助教学书,成为一种长效民族素质滋养济,更是当代学生学习模范用书。
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何为真诚,让我领略了真诚无限魅力!以言语温暖他人也是泛爱众。人生有限,可祝福别人机会屈指可数,利用好自会喜悦。当老师以真诚心帮助学生,昔日视若无睹机会骤然间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摸。方知没有哪种职业会比国学经典更有功劳、最愉快,渐渐在享受经典。原来我生活习惯不节俭,现在习惯令人赞叹,这一切佳绩源于《弟子规》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形成高尚品德、强烈责任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待人处世方法,锲而不舍、善思好学态度。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我喜欢眼见为实。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懂得经典是拿来做,不知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
树本是根,人本是孝。孝是我们做人根,是我们成长根。我们一定要从小做起,把根扎牢,让世世代代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把孝永远传下去。我向善启孝心国学经典致敬,是你为我们扎下了正确做人深根。 鸡蛋原理中,因为鸡蛋是幼小生命,在破碎那一刻,我们一定会心灵伤痛。我们要唤醒和保护他们那一颗生命同体仁爱之心。那是一种很清晰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净化,同时,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没有去关注东西给唤醒了。 我相信,我们班每个同学,自小就读过很多中国儒家名句和文章,而且很多都是在课堂上经过老师讲解,深谙其中道理,印象都应该很深刻。可是这些宝贵东西,在重复考试和自我奋斗中,离我们越来越远,已经和那些染尘很久器皿一样,被埋没了。
现在,系又把国学经典强调走进我们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现实行为点上。修身,对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终极追求。但对于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呢?处在全球化时代里,我们更身处在一个多元文化所交汇国家里。日复一日快节奏生活,使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忘了去关注自己本质东西。可是抛掉根本,我们会变得一无所有。
古人话语值得我们好好去聆听。因为这些话语历经千年,依然如珍珠般夺目。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美誉,礼仪一直被当做人生基础课程而备受重视。在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今天,讲究礼仪已上升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进步、开化与兴旺标志。而我们要做社会文明人,更需要学习和讲究礼仪。以平等心对待别人,干什么事情都不要有很强优越感或自卑感。
真是令人自豪,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可是也令我们感觉有些悲哀,我们趋之若鹜地去搜寻、阅读那些外国人士写成功之道,却忽视了自己祖宗留下东西,甚而将它拱手给了别人。看看现在国外越来越热闹中国文化研究潮,我们真该反省了。
人生幸福根源确实是爱和被爱。看着自己家人和朋友获得了成功,自己同样地兴奋和雀跃。默默地把自己爱给予别人,自己心同样是温暖。而作为被爱人,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一点。最真切便是抚育我们父母。只有他们从你一出生,即开始担当两个守护天使角色。纵使你到了那遥远天边,他们还是始终不离地关注着你。你忘乎所以地忘掉了他们,他们却将你时时挂在心头。每次说到父母,正在嬉笑我都会心有濡湿,对他们充满了爱敬。
现在重新审视我们家几代人对自己长辈所做微不足道、在常理之中事情,我才发现孝道在我们家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孝道氛围中长大,认为对长辈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可以说孝道在我们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在行动上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平常。现在看来,所不同就是家突出了一个孝字和身教。由于孝,儿女们听话,母亲和我理念得以灌输;由于孝,儿女们懂得尊敬师长,人人喜欢;由于孝,儿女们懂得仁爱,同学团结;由于孝,儿女们奋发学习,成绩优异;由于孝,他们好好做人,不让妈妈操心等等。就是因为做到了一个孝字而一顺百顺。
我才开始明白,别人没有错,所有错误都在自己德未修呀。此生最大幸运就是聆听到圣贤教育,然而当自己修养没有达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时,很有可能出发目是好,做着做着就偏离方向了。在这个假期国学经典学习中,我深深感到像我这样从小好逸恶劳人,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要改习气,立身行道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自己一定要坚持改过向善,做到久自芬芳。
从小到大,我都在取,到了该予年纪时,还是一事无成。我希望能为别人做点事,学习尽自己本分做人。国学经典使我明白做一个真正人,一个大爱人,一个高尚人。使我们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很大转变。国学经典,圣贤涤荡了我们心灵污垢,净化了我们灵魂,使我们有一种脱胎换骨、再世为人感觉。如果把这几天学习用两个字概括,我想会用这样两个字:感动。国学经典教我们怎样孝敬父母,怎样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怎样为人师、为人父、为人母,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善待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件物品,让我们时时刻刻都怀着感恩之心。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系努力将中华文化承传,成全我们家庭,成全我们幸福,谁能说,国学经典不是我们生命中贵人呢?你们用自己善行义举实践着圣贤教诲,用自己一片爱心去成就他人,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相信你们今日种下了福田,种下了善种子,他日定能开出世间最美丽花朵,结出累累善果。
学习经典,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时时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也与己为善。回校以后,我要积极地向全校师生、推广力行经典理念,让全校师生都来接受经典教育,并通过青年路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使全校师生受益一生,来影响和带动兰州市经典教育开展,让更多学子接受圣贤智慧教诲,能够拥有更加健康美好人生!一个人对父母不敬,对你性德是最大损伤,我不骗你,一个人只要对父母不孝,整个业障绝对快速现前。国学经典道义、情义那厚重力量生养了我们,我们懂得了自立、自强,奋斗不息,这是我才感到自己曾经把父母伤得那么深,可是父母对儿女爱,却永远不会改变,那是一种最最真挚永恒爱。我是在幸福中长大孩子,比起父母来说,我简直就像金枝玉叶一样,而父母只是卑微小草。但是父母这株草,活得有尊严,有志节,不低头,也不奢求,非常快乐,从小就知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社会污染,从来都没有诱惑、动摇过父母。
人一生,有很长很长路要走,而父亲母亲,永远是我源源不绝支持力量,伴随我,也引领我。《弟子规》正是在时时处处、引导我们如何仁爱待人,正确处事,分寸有度接物好教材。在现实生活中真是随时可以用到啊!
行孝道的心得体会篇4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字的国家,是一个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圣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没有一个不教导人要孝顺父母,尊敬父母。没有一个不是自己努力去实践孝道。中国古代各种古典文学,也常有赞颂孝行和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戴的文字。让我们承接他们的伟大思想和行动,做一个懂“孝”的人,孝敬父母。
“孝”最初来源于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才是最无私的,无悔付出的`,伟大的。这,我们无法还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减少他们的痛苦,是挂在他们脸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远的泪光闪闪。
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本能的想去回报父母,其实,这是“感恩”。对父母的感激,本能的扩大到视自己孩子,辛苦教育我们的老师,为我们提供粮食的农民。我们一切的一切,自己并没有创造多少,几乎都是别人给予的,不求回报给予的。因此,产生了爱心,懂得了回报。
做一个人,最要懂得是感恩。因为,人做的最崇高的的事情莫过于行孝,最纯洁的想法是感恩,
但是,随着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快速步伐,有些人却和父母疏远了疏远了。那些父母们像被人扔在角落里的旧衣服,被忘了曾经的为他得付出和帮助,和为他减少的伤害,眼睁睁的看着他去穿一些表面华丽,而对他有不合身的衣服。而我们却习以为常,不看在眼里,而认为那是理所当然,仍旧不在意。
一个人有了孝,有了仁爱之心,他自然会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疾恶如仇,由此而产生正义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产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现为有礼而不轻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会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开启智慧;有了感恩之心,与人交往自然会诚信无欺。
现在商业上的信用危机,思想的根源在于经营者不承认自己的“成功”是靠别人的“成全”,对社会、对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谓五德:仁、义、礼、智、信,人的优良品德都是由这种感恩之心而来的。他教我们做一个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
行孝道的心得体会篇5
一般人认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我不反对这种看法,这是孝顺了,只是这个孝顺只限于父母罢了。虽然这种孝是最基本的,但是已是孝了。
但是现在,这种看法也许会被人否认,因为许多家长都曾对孩子说:你要真的孝顺我,就拿出点成绩来。虽然现在已不是什么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时代了,但是知识却是要的,事业也总是要的。许多贫困山区的父母宁可累死饿死也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学,如果孩子真的能拿出点成绩来,那也是可谓尽孝了。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孝顺的为什么偏偏只有父母呢。不可否认,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养育了我们,也许我们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我们需要尽孝道。但是我们又能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吗?不能。可为什么我们不对老师也尽孝道呢。要知道,是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能力,给了我们机会,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我们为什么就不对老师尽孝道呢?我们是应该的,我们需要以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老师的努力,我们需要才华来回报老师的培育,同样需要以成就事业来证明自己。
孝道,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应该扩大范围了。也许真的要我们对整个民族尽孝对一切众生尽孝是大了点,听起来也觉得十分困难,但整个民族养育了你,你是应该尽孝的;是许多许多的人给了你一个爱的世界,所以你也是应该尽孝的;是一切的生灵给了你一个美丽的生存空间,所以你也应该尽孝的。
成就事业方能显出你的价值。尽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给生你养你的父母,给辛辛苦苦培育你的老师,给养育了你的整个民族一个满意的答案,也许这是孝的一种吧!别人给了你,你就应该懂得回报别人,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父母的尽忠尽责克尽奉养并不是孝的全部。
成就一番事业,然后在自己的事业上默默地奉献,用自己的成绩与爱心来回报世界上的种种,这也是孝顺了吧!
行孝道的心得体会篇6
活是活着呢,活得咋样?你给父母拿来山珍海味,但是就随手往桌上一礅,然后冷淡无比的来一声:“吃吧。”看见老娘在洗衣服,很不耐烦地来句:“我来。”这就是孝?孝敬本应使父母快乐,你就那么多不耐烦,他们能乐得起来吗?父母只需要物质上的“养”,就不需要精神上的“敬”?不但需要,而且老人需要的比我们更多。缺少了“敬”的“养”,一定是态度出现了问题,这个态度问题主要还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不是根于诚笃。
孝道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作为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孝道被当作封建糟粕遭到否定。的确,传统孝道不免糟粕。孝经有云:“毛发色肤取之于父母,稍有损耗是为不孝”,这有些苛刻;丁兰“刻木求亲”稍有做作与夸张;郭巨“埋儿奉母”之举也未免迂腐。“顺者为孝”也有些不人性;至于“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能不亡”就更让我们难以接收了。我们这么想不为过。我们不需要那么做,更不必要那么做,可是孝道本身所具备的美德特质我们没有资格否定。
孝道作为维系和促进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绝对应该发扬光大,而且誓在必行。从风俗角度上说,这更是极为重要的。元代张养浩说:“盖自上而下者谓之风,因上而成者谓之俗,故风俗,国家之元气,风俗厚则元气盛……风俗薄则元气衰……”元代御史上奏时也说过:“国家以风俗为本,……而风俗厚为治之至要也。”对于当今社会的风俗如何,笔者不敢妄下言论。简单说来我们起码得有个全国上下都一致的观点吧!
一个民族的强大是因为整个民族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有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这就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说到此处似乎与孝道甚远了,也过于理想化,然而离我们最近的、最实际的、也是最容易普及的统一民风不正是孝道吗?一个人还不能爱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又如何去爱别人的家,乃至于国家这个大家庭呢?连最容易的“风”也形成不了,那只能眼看着“疯”了。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扬光大了孝道,再谈其他的也就不远了。
行孝道的心得体会篇7
常言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础、道德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动力。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追逐物欲等思想侵蚀人的头脑,人与人之的关系日益复杂化,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改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长孝亲的传统美德逐渐缺失,即使有“孝”的意识,也以没时间、没精力等各种借口,不能把“孝”付诸于行动,人们思想中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出现了滑坡现象。市委市政府适时开展的“孝德”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让每个干部职工在“孝德”教育中心灵得以净化、启迪,在实践中体会、感悟、认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长孝亲、感恩父母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将这种感恩之心付诸行动,让“爱与责任”的体现升华至爱自己的岗位、感恩父母、感恩领导、感恩同事……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最终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个生命从“呱
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为了改善儿女的生存环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劳……伴着我们茁壮成长的是父母日渐衰老,头发白了,背驼了,皱纹堆垒爬满脸颊……儿女成人后相继踏出家门,成家立业。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特别是在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艰辛、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乌鸦尚知反哺”,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回报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记,父母为了让我读好书而省吃俭用;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父母的千叮万嘱。
孝德教育让我真正懂得如何尽“孝”?而不能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人生苦短,要懂得及时行“孝”。 “孝”分“小孝”、“中孝”、“大孝”,而“孝”的最高境界是行“大孝”,孟子曰:“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俗话说:“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只有孝敬父母者,才能懂得“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才能领悟人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爱的真谛,才有可能在“老吾老”的基础上将爱与善扩展到“人之老”,才有可能升华出大爱大善的崇高品格,一个社会,只有人人
善待父母,才能使善良得以弘扬,关爱得以传递,温暖随处可见,才能不断走向文明、进步与和谐。可见孝是世间一切美好品质的源头,是“百善之先”。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说,“日三省其身”,我们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勉励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错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陋室铭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房子简陋,但是因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简陋。个人品德是一个人内在的涵养,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会因为人的贵贱贫穷,漂亮和丑陋而划分,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出它耀眼的光辉。
通过学习,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过失及时的得以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的提高,我一定会以此为契机,把爱与善的种子撒遍人间。让我们大家一起重塑道德灵魂,使人性的光芒永远熠熠生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