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比较忌讳的一点就是直接阐述书籍的原文,编辑一篇读后感可以强化同学们对书上人物的分析,有美篇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我们仨读后感400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仨读后感400字篇1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寥寥数行,读后凄凉感油然而生。
?我们仨》是钱锺书和杨绛的女儿钱媛在病床上开始的,她只草草列了个内容清单,写了五篇,就再也无法写下去了,去世时六十一岁。钱锺书在女儿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九八年岁末,离开老伴驾鹤西行。在处理好一些后事之后,九十二岁的杨绛于2008年年底接过女儿的笔,记叙了他们仨相亲相爱的一生。
平心而论,钱媛虽然是出身于书香门第,博览群书,却大概因为她是英语专业的缘故,中文文章写得十分逊色,流水账一般。作为母亲,杨绛对此也有遗憾,她在书中写道:“阿媛是我生平杰作,锺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而同样是平铺直叙,杨绛文字的感染力要强得多,像一位老奶奶在历数家珍,使读者饶有兴味,不嫌唠叨。
我们仨读后感400字篇2
?我们仨》是我在逛街的时候,在一家书店偶遇的,黄绿色的封面,简单地以 一幅家庭合影开封面,下书“我们仨”。是杨绛先生的笔迹,很少从现象书中感觉“墨香”的存在,这本书便有,很多的亲笔信,字迹并不是可以上书简的那种,然而,寻常的家信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与爱,将我们熏醉。一开始就知道这本书是令人心伤的,杨先生将太多的情感注入其中,教我们这些外人也不得不将自己的感情投放。
2003年出版的《我们仨》,也许并不能说是杨绛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感人并发人深省的一本书。《我们仨》带给我的感受的复杂的,读到伤心处,我会落泪;读到开心处,我会欢笑;读到离别时,我会心酸;读到家常处,我则会认同。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震撼,也让我体会到了一本好书的魅力。我想,也许正是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方才显出情感的真挚动人;也正是因为它的真挚动人,才吸引了包括我在内的这么多人的争相传阅吧!亲情,似乎永远都能勾起人的`心弦。它不需要过多的渲染,普通的平常言语便能表达出亲情的温馨和持久。一位90多岁的老人对家人的追忆,更能让人为之动容。钱钟书先生一家三口日常时的相扶相帮和患难时的不离不弃,在杨绛老人的笔下一一展现开来。我随她喜,随她悲,随她一路陷入对亲人的思念。我敬佩他们三人的治学严谨;悲伤他们的坎坷人生;欣慰他们的患难于共;羡慕他们的融融亲情;也心痛他们的相继逝世。一个国学大师,一个翻译名家,一个着名学者,耀眼的头衔并没有让他们失去常人的亲情。几十年来,他们相濡以沫,读书为乐,不去理世俗的嘈杂,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生活在他们自我设定的祥和的世界里,不幸乎,大幸也!
我们仨读后感400字篇3
“我们仨”的很多文字,让我感到惊奇,感到温馨,也有一些无奈。摘录感动我的文字如下:
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
我退休前曾对他们许过愿。我说:“等我退休了,我补课,我还债,给你们一顿一顿烧好吃的菜。”我大半辈子只在抱歉,觉得自己对家务事潦草塞责,没有尽心尽力。他们两个都笑说:“算了吧!”阿圆不客气说,“妈妈的刀工就不行,见了快刀子先害怕,又性急,不耐烦等火候。”钟书说:“为什么就该你做菜呢?你退了,能休吗?”。(出自“我们仨”)
我无奈说:“我怕爸爸要急坏了——他居然也知道打个电话。也多亏是你接的。我哪里记得清。我现在出门,路都不认识了,车也不会乘了,十足的饭桶了。”
阿圆缩着脖子做了个鬼脸说:“妈妈这只饭桶里,只有几颗米粒儿一勺汤。”我给她说得笑了。。(出自“我们仨”)
他立即睁开眼,眼睛睁得好大。没了眼镜,可以看到他的眼皮双得很美,只是面容显得十分憔悴。他放心地叫了声“季康,阿圆”,声音很微弱,然后苦着脸,断断续续地诉苦:“他们把我带到一个很高很高的不知哪里,然后又把我弄下来,转了好多好多的路,我累得睁不开眼了,又不敢睡,听得船在水里走,这是船上吧?我只愁你们找不到我了。”。(出自“我们仨”)
钟书说:“都听见了。”他耳朵特灵,他睡着也只是半睡。这时他忽把紧闭的嘴拉成一条直线,扯出一丝淘气的笑,怪有意思地看着我说:“绛,还做梦吗?”。(出自“我们仨”)
我把自己变了梦所看到的阿圆,当作真事一一告诉。他很关心地听着,并不问我怎会知道。他等我已经等累了,疲倦得闭上眼睛。我梦里也累,又走得累,也紧张得累。我也闭上眼,把头枕在他的床边。这样陪着他,心里挺安顿。到应该下船的时候,我起身说,该回去了,他说:“明天见,别着急,走路小心。”我就一步步走回客栈。。(出自“我们仨”)
有一个星期天,三人在船上团聚。钟书已经没有精力半坐半躺,他只平躺着。我发现他的假牙不知几时起已不见了。他日见消瘦,好像老不吃饭的。我摸摸他的脑门子,有点热辣辣的。我摸摸阿圆的脑门子,两人都热辣辣的,我用自己的脑门子去试,他们都是热的。阿圆笑说:“妈妈有点凉,不是我们热。”。(出自“我们仨”)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出自“我们仨”)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出自“我们仨”)
他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个门牙。(出自“我们仨”)
钟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出自“我们仨”)
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出自“我们仨”)
颐和园后山的松堂,游人稀少,我们经常去走一走后山。那里的松树千姿百态,我们和一棵棵松树都认识了。(出自“我们仨”)
我暗下决心,再也不写文章,从此遁入翻译。钟书笑我“借尸还魂”,我不过想借此“遁身”而已。(出自“我们仨”)
我们的菜一一上来,我们一面吃,一面看。吃完饭算账的时候,有的“戏”已经下场,有的还演得正热闹,还有新上场的。我们吃馆子是连着看戏的。我们三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出自“我们仨”)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出自“我们仨”)
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静!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出自“我们仨”)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们仨读后感400字篇4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读至散文末尾,一种心酸化作干枯的藤蔓爬山柔弱的心田,久久不去。静坐了好一会儿,仍是不舍得合上书的尾页,瞬时,痛苦、悲伤、难过与凄然仿佛都随着岁月的积淀在杨绛先生那清澈的眸子里化作红尘中的平淡与安详。
人生如梦,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们何必去追求那功名利禄,何必去向往那荣华富贵,何必去在意那浮云粪土般的纸醉金迷呢?何不静下心,慢慢来,让如水般的平淡浸染自己的身心,平淡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没有惊涛骇浪,亦没有狂风暴雨,只是一叶小小的扁舟在和风里静静地数着阳光下碧水的波纹,简单又幸福。
让亿万颗心随时光跳动,打响岁月的节拍,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我们何不珍惜身边的爱人,品味生活的真谛,奏响生命的乐章,在彩云和琉璃里绽放最美的色彩,在人生的小路上留下最深的脚印!
我们仨读后感400字篇5
如果不是小米妈妈的推荐,成妈很难想到去读杨绛的这本《我们仨》,甚至连杨绛是何许人也都不知道。成妈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读完此书,很是为他们一家三口相扶相守所感动,也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却仍工作的态度落泪,为互爱的一家人失散而悲伤。
杨绛是钱钟书老先生的爱人,钱钟书是《围城》的作者,他们唯一的爱女名钱瑗。此书是杨绛老先生于九十多岁后怀念已逝去的另二位家人作做。书中描述了她们颠沛流离的一生,但却患难与共,相互理解与支持,同时坚守自己的信仰,没有抱怨,积极的生活态度。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描写一家三人的品质,但字里行间及一生事迹却透露着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高尚品格。
很是为文末所描写的一句话感动: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如此,会历经大起大落,会历经生老病死,端看我们用何种态度生活着。用积极的一面看待人生,人生是快乐和幸福的;用消极的一面看待人生,则人生充满不幸。其实现代社会,我们人人是幸福的,没有饥饿,没有战乱,是和平发展繁荣昌盛的好时机,几百年才一遇。我们处在这样的好时代,有什么不知足的,又怎么能不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
我心亦然。回想着自己曾经许下的愿,为社会贡献一些心力,去落后地区资助些生活困难的孩子。但总是为生活中各种杂事缠绕和困扰,那些心愿抛诸脑后了。等成成大点要去实施了,带着他去去落后地区,体验当地的生活,让他明白他是幸福快乐的。
看完了《我们仨》,我也学到了很重要的一条,不要抱怨。其实人生中总会遇到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事情,会被误解,会被陷害,但没必要抱怨的。今后我也要摒弃抱怨,用平常心看待得与失。
我们仨读后感400字篇6
一本记录先生一家三口家常点滴的书,没有华丽的言语,感觉很平淡很温暖,一路看完却泪目不堪,原本是钱媛住院期间想写的回忆录,然而或许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一九九七年早春,钱媛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他们仨人就此失散了。于是由先生延续完善了这本书。
他们这个家,很朴素;他们仨个人,很单纯。他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先生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他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他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如此让人羡慕的一家子,博学多才,正直善良,温暖亲切。
钱钟书和杨绛先生是幸运的,两人相伴一生,不管面对什么坎坷磨难,没有戾气,只有温情。先生总是轻描淡写,甚至总能感受到他们苦中作乐的幸福。先生和钟书相处的陌生,实在是让人太羡慕。我懂你的好,你懂我的心,永远迁就包容对方。一辈子,实在难得。
平凡而又伟大的一家三口,温暖、有爱、有情、有趣还有调。他们这一家实在是太让人向往。
我们仨读后感400字篇7
梅花按语:日本的大地震无疑是今年世界最震撼的新闻,它使人类开始认真地审慎自己的所作所为,面对未来重新认识地球。如果说这场地震属于自然现象的话,那么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我局一次次的颠覆性的干部变动,用“地震”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从局长“双轨”引发的地震,以及随后波及的一次次余震,全局乃至全系统20多个直属单位,上上下下没有一天消停过。说句实话,我很心痛,现在谁还在专心工作?明年是奥运会,后年就是全运会了,这么折腾下去还有什么事业可言?我是不是太忧国忧民了?
央视10套开播了《读书》栏目,我太喜欢了。现在,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准时收看这个节目,同时还边做笔记,主要记录每期介绍的书目,对其中感兴趣的书打算买回家来。
许是眼花的缘故,已经极少看纸质的书了,另外,似乎也没有耐心再去读大部头的书,虽然内心觉得如果读书还是要读纸质的,但的确很少读了。突然央视有了这么个频道,眼前为之一亮,边做我的手工编织,边听《读书》,与我真是一种享受,我太喜欢这种感觉了。
今早,《读书》栏目介绍的是杨绛的《我们仨》,我很感动。尤其当介绍杨绛先生将自己所有的稿费全部捐出,而自己却过着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的时候,眼睛为之湿润,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呀。老公一边发话:看看人家,你就不要再想不开了。
事情是这样的,自认为对什么事都看的很开,对于此次的干部调整,我本身也没抱希望,因为我现在所在的单位虽然效益不是很好,但很稳定,工作氛围我很满意,所以自己也没当回事,还以为自己是局外人,不曾想却还是被人纳入到了调整的范围,因为个别单位岗位的特殊性,因此有人就分析我应该是不二人选,于是早早地就有人放风说我有可能去哪个单位,为此事,我还受到同事责问,问我为什么调走了没有告诉她,我一头的雾水,这都是怎么被人编排出来的?然而最终结果却出乎许多人的预料。我觉得自己挺冤的,无端的被人这么编排了一把,觉得脸上好没面子,我这是招谁惹谁了?真是好气又好笑。
?我们仨》一下子让我轻松了许多,敬佩杨绛先生所拥有的高尚境界,与老人家相比,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身外的东西生带不走,死带不去,又何必为此自寻烦恼呢?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是我一直向往的,所以自己还要继续修炼,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此,衷心祝愿杨绛先生百岁生日快乐!
我们仨读后感400字篇8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高中的时候。那时一个朋友冲着漂亮的封面买了一本,随手翻了翻就塞进了书架。我向来是不大爱看现当代作家的文章。之后大学读了中文系,对各个作家都增加了一些了解,经历了一些大是大非的事,心渐渐变得平淡,某日下午,脑海里突然冒出了这本书的名字《我们仨》。遂拨了通电话给友人,借了过来阅读。
仔仔细细读完,心里触动不止。从第一部“我们俩老了”到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每看几页都有令我感动或羡慕的地方。
感动于钱钟书夫妇动荡时互相扶持老来互相依偎,女儿钱媛的点滴孝心。羡慕于他们一家人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做学问过生活都有条不紊,既严谨又有乐趣。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知福的人,所以也更加懂得惜福。
是的,若知离别在即,我怎舍得一觉醒来梦里人影飞去。还不如把一个小梦拉成万里长梦,送一程,道一声再见,又能再见一面。离别拉长,对有情的人来说,是痛苦也是快乐。因为,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他从此消失不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