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对内心感受进行分析后,我们写出的心得体会才有意义,多写心得体会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考能力,提高我们的文字水平,下面是发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单元教学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单元教学心得体会篇1
一、用效率打造课堂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我仔细研究了小学六年级的教材,找到七年级的知识导入突破口,充分借鉴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做到当堂内容当堂训练,并加强口语训练,确保了尖子生的优,也使差生没有掉队。
二、用教学魅力影响学生
诙谐 幽默 浅显易懂是最符合这个年龄学生的性格特征,也是成就有个人风格教师的好途径。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农村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中下层面而也广,我备课时充分考虑了这点,因此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下学期的重点是:努力抓好本次考试80分以下学生的基础过关。
单元教学心得体会篇2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我认真学习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学会终身学习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突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懂的教育规律,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单元教学心得体会篇3
一、关于“整合信息”的理解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关于写作训练,安排了“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这样的一个语文要素。介绍一种事物,在过去的小学教材中不同年级都涉及到过,大家并不陌生。但是,什么叫整合信息?怎么整合?
关于“整合”,百度给出的解释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在网上搜索“整合信息”,能够搜索到“信息整合”这样的解释,但是,解释是针对于“企业”,用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而“把零散的信息”用一定的方式彼此连接起来的相关表述。
尝试从写作思维过程的角度来,通过关键字来搜索“整合、写作”两个关键词,终于找到了殷祯岑、赵梦雪等人的有关论述。殷祯岑2018年在《当代修辞学》上介绍的“互文语篇整合理论”指出:“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的,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和转化。”整合是一个系统理论概念。作者必须从他的经验中挑选出相关的概念和事件,用一种对听者/读者有利的方式将其组织起来; 而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听者/读者必须将听或读到的话语统一为一个连贯的表征,帮助自己去获取或建立与言者/作者相一致的概念或事件。”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篇文章是作者请围绕着自己要达到的表达目的,将其他文章的通过一句又一句、一段有一段进行重新组合来完成的”。
关于与“写作”有关的信息,北京赵梦雪在《语篇整合过程探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39卷第6期)中指出:“加利别林将语篇信息分为 3类:事实内容信息,是对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中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实、事件、过程的表述,表现形式上是显性的,通过有形的语言手段表达出来。思想理念信息,除了包含语篇的表层信息外,还传递作者对所述内容的态度。除天气预报、会议通知等少数语篇类型外,一般语篇都包含思想理念信息,因为作者报道事实内容信息时总有一定的意图和看法。潜在内容信息不同于思想理念信息,它是读者对事实内容信息产生的联想,其出现的原因在于语言单位能够产生联想和伴随意义的特性。语篇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话人是否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并传递给听话人。”
赵梦雪对“整合信息”解释,包括了“作者观察到的、其他人表述过的、其他人思考和作者本人思考过的”所有内容。
笔者以为:教材编者在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的“整合信息”,就是对原本并不是围绕这一个意思完整、系统地整合在一起的信息,按照表达的目的需求,重新选择、排序、组织加工,使之成为一个能够让读者(或听者)明白自己要表达意思的文章整体。
具体的文章写作过程中,很多文章就是这样“整合信息”之后的产品。我们来看单元选文《我们奇妙的世界》:
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先说“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世界是奇妙的,有生命的”。为了更好地表达这个意思,作者从现实生活获得的信息和思考中选择了如下内容进行重新的编排整理:
“天空的太阳升起、天变颜色的变化、多姿多态的云彩飞行、下雨、地上的水洼、落日、夜幕。”这些原本并没什么必然联系的事物,被作者用“一天时间推移”给联系起来,构成了我们每天看到的“天气和时间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到奇妙“天空的奇妙”,奇妙在他们是随着时间推移、随着云的变化而变化的。
接下来是“大地的奇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季节内,随着季节变化,种子经历了奇妙的生命旅程,然后还有不同的地点,景物不同。作者把这些原本分布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景物,用“春夏秋冬”,用种子的生命历程给“连贯起来”,正为了一个整体。
而天空和大地,又被“(生存的时空)世界”给连贯成为一个 “奇妙”的整体。写作,就是这样一个把众多零散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表达意图,进行重新选择、排序、连贯地表达下来这样一个过程。
我在上面解释“整合信息”这个概念的时候,也曾经搜集到了很多相关的信息,百度上的“整合”、“信息整合”、信息技术整合、殷祯岑、赵梦雪等人的论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本单元的课文,我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梳理、重新排序,表达了上面关于“整合信息”的理解。
二、我们“初步学习整合信息”的理解
前面,我们搞清楚了“整合信息”的意思,那么,在小学三年级,“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应该把握一个是怎样的程度呢?
我们再来看教材的有关安排:
在这一单元,编者安排了“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在《我们奇妙的世界》课后,编者安排了“说说课文分别从哪几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在《海底世界》,编者安排了“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在《火烧云》,编者要求学生 “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这些要求,从“阅读提取信息”的角度来说,是要求学生读完之后,能够对文章的各个段落所表达的不同意思,进行提炼、概括(概括自然段或这几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综合表达下来;从写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认识一篇文章,围绕着一个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表达”。笔者以为,这就是“初步认识整合信息”。
在本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练习”,针对“下课时做楼梯扶手往下滑”的现象进行劝告,编者安排的 “危险、不守纪律、摔伤”三个角度,其实就是不同的几个方面;下面的练习,对“横穿马路”、“玩电脑一玩就是一天”的情形劝说,是要求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找理由劝说”,而且要求“多从别人的角度想”,这就既包括自己的角度和别人的角度,也是从不同方面来表达要表达的意思。
本单元安排的“习作”内容是:介绍“国宝大熊猫”。
与过去的三年级习作要求相比较,本单元的习作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不再单纯地是写自己“一次(一个或一种事物的一个方面)看到听到”,而是要求学生能够从几个方面来介绍——
“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国宝?……”让学生明白:介绍一种事物,并不是单纯介绍某一个方面,为了让别人搞清楚,得介绍几个方面。
不但是介绍自己所知道的,而且要求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编者在习作提示中给出了一些信息: “名称、类别、食物、分布地区”,并提示“也可以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信息”。编者给出的信息,原本就是零散的,需要学生在习作的时候,重新排序,组织语言来具体介绍;同时,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资料占有情况的实际,提示学生去搜集资料。在围绕着“国宝大熊猫”,把这些信息有选择的进行重新排序、组织语言介绍清楚。这就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其实,关于“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在本册第三单元,就已经开始渗透“整合信息”的联练习了。第三单元侧重的是“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把一段话写清楚,就是能够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写清楚。但是,在这个单元,已经开始学习查资料、搜集信息,而且专门安排了一次综合学习活动,第三单元侧重学习搜集资料,在写的时候,要求能够把其中一个方面的特点介绍清楚。而在本单元,仍然安排搜集资料,但是,写的要求是“介绍一种事物”,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则需要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这就需要学生把搜集来的(或者别人提供的)零散材料,围绕着要介绍的这个事物进行取舍,把选择下来的材料,分成几个方面,有顺序的进行介绍。同时,本册第三单元和本单元“整合信息”中提到的“搜集资料(信息)”,对传统习作教学内容择取也有一个观念上的修正:过去更多要求写“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而现在则让学生了解:写作,同时可以运用“读来”的,这一点,在本单元的《纸的发明》、《花钟》中都有所体现。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本单元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应该把握的程度是:明白介绍一个事物需要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需要从这个事物的几个方面去观察认识、搜集资料,写的时候,围绕着想介绍的几个特点(方面),来选择材料,一个方面一个方面的介绍清楚。
三、 “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的教学建议
1、在阅读中学习 “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一种事物”。
?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的教学,在读通课文,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的去对所学内容分析归类:作者写天空,写了哪几个方面;写大地写了哪几个方面;然后读文章进行思考:作者写这些方面,为了说明哪一个意思?
然后,对课文进行删改,与原文进行对比阅读,讨论话题:如果仅仅写这两个自然段,是否在表达“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这样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雷雨、傍晚和夜间天空的景色?
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读后文字给自己的不同感受,明白:从几个方面来写,对“说明奇妙”,更有说服力,我们对天空的“奇妙”能够了解的更明白。
接下来,学生自己阅读写“大地”这一部分,尝试着“删改、阅读比较”,进一步体会“从春夏秋冬几个方面来介绍大地奇妙变化”的好处,进而感受“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一种事物,能够让读者更清楚的了解这种事物”。
?海底世界》和《火烧云》的教学,按照同样的思路,来体会:作者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几个特点,对帮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这种事物的特点的好处。
2、在学完《海底世界》一文之后,布置本单元的习作任务,让学生提前做好写作的材料准备。
3、“口语交际教学”的“劝说”之后,交流讨论:我们的劝说,有哪些理由让对方非常信服?如果单独用一种理由劝说,效果会怎样?进而强化对“从几个方面来说明问题”的价值认识。
4、完成习作——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的要点和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重新组织语言,练习写作。
单元教学心得体会篇4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而好的教师不但拥有深厚的知识底蕴,还要有丰厚的文化素养。素养和知识有什么区别呢?素养来自于知识技能,又高于知识技能,素养是智慧,是文化,是精神。而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
有学科素养的教师一定痴迷和深爱所教学科。有了这种痴迷与深爱,他会主动学习学科知识,钻研教材,博览群书,努力开拓知识面,深挖知识层,不断把知识扩展和深化。他咀嚼吸收其中的精华,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并且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积累智慧,迸发教育学灵感,形成教育素养。
我最开始从教时,觉得编写教案的人很优秀,他们往往能够抓住文本的核心问题,巧妙设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去解读、探究文本,而我竟什么也看出来。随着工作时日的增加,我也慢慢积累了经验,当然这也得益于对教材反复研读,积极吸取他人经验,再结合自己的体悟日积月累而成。
譬如这学期我们学习选修教材《外国文学》这本书,这本书每一单元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也是我们在做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经常碰到的概念。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叙述”,包括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几个概念。如果在以前我总是着重讲解本单元的第一课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而让学生自己读读《墙上的斑点》和有关话题“叙述”的理论性文字。但今年再去教这单元时,我把重心放在了主题“叙述”上,而把《桥边的老人》《墙上的斑点》作为例子去解读,这也符合编写者的意图。除此之外,我还选取了《伊索寓言》中《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让学生分别从狐狸和乌鸦的角度采用第一人称去叙述。学生对这个拓展的问题兴致很高,演绎了不同版本的《狐狸和乌鸦》,有的甚至改变了叙述腔调,加入了网络文学中“快穿”的手法,还让乌鸦角色崩塌。学生们的表现令我惊异,而我也相信,通过这次训练他们一定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叙述角度,叙述角度的改变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之所以前后教学的理念发生变化,我想这得益于这几年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听教学名家的讲座,知识视野开阔,对教材的把控上也更容易高屋建瓴,解读教材也就更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博览群书,广泛吸取营养,才能厚积薄发,收到让学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单元教学心得体会篇5
有幸参与本次研讨学习,观看了五位老师不同的课堂展示,我能感受到她们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她们敢于大胆尝试,做先行者,这种精神和魄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理解,展示了单元整体教学课例,可谓各有所长。教研室王万军主任亲临指导,清晰明了又直中要害的点拨,让人思路更明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教研进行总结。
一、对于用的认识更清晰了。
王主任提到,要树立三种意识:课程意识、文体意识、运用意识。我认为课程意识和文体意识都是语用的基础。语用在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一个地位。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就需要我们去继续揣摩,是否是语用的直观体现。老师应将理解的重心聚焦到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不能仅是理解和知道。运用才是最好的理解。当然,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能离开“理解”这个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所以,阅读过程是理解和运用相互融合的共生过程。
二、对《感受乡村生活》课例重构的看法
张彩虹老师所授《感受乡村生活》,能寻求《乡下人家》和《麦哨》的共同点,这一点是值得我去学习的,老师善于把握学材,能有效将其整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但老师这节的不足也是在此,未将文本挖透、挖深,找对真正对学生有用、有效的教学点,原本的授课让人听来仍是过于繁琐,训练点不够突出,领悟表达方面也只是将其中写作顺序、修辞手法提了出来。重构后的教学设计就做到了注重领悟表达,让学生关注“场面描写”这个点,进而引导学生去感受场面描写中的语言美,最后能使学生对乡下、对田园风光有更清晰的感受,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乡村生活的美好;通过再次引领朗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表达的特点并学着运用,顺其自然不刻意。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又学会了运用作者的表达,能够一举两得。“语用”点清晰,又不单独分离于文本。
三、自己该如何实施教学
首先,我要做到的是:具备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学情的能力;其次,要树立大语文观,时刻谨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要教课文,而是要教语文。意识非常重要;最后,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要去教方法。我所理解的语用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是领悟到作者的表达后,将作者的表达方式(用语言的方式)运用到自身。因此,拿起课文,我就要去关注到教学的语言训练点。相信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风景”。“风景”各不相同,必须做到“一课一得”。具备以上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多去尝试,敢于打破陈旧模式,摒弃低效课堂。尽管开始实践阶段很吃力,尽管会经历很多失败,但一想到单元整体教学势在必行,要想将教语文这条路走下去,就必须在一次次实践和思索中让自己的教学尽快走上光明大道。
也许这条路上布满荆棘,但足够的理论是披荆斩棘的一大法宝。老师要去读《学会阅读》,去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等书籍,去学习名师课堂,去接触教育专著,丰富理论素养,沉淀自己。带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路,相信我们会走得更稳、更远!
单元教学心得体会篇6
单元主题性学习,就是以章节或几个相近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使课程每一个小教学内容与与其他相沟通,同时也可以把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主体的活动,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选择:
一、单元主体性教学更能接近学生教学实际
每一节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的一起的,生活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可以把学生引入大自然,引入社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领略他们能观察到的大自然的方方面面。在自然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中升华对自然的认识,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深厚感情。比如在教学位置的同时引申学生对校园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孩子们通过听、看、问、讲、等多种形式去了解、发现、感受学校风光的美,然后把自己通过听、看、问等方式了解到的内容回到课堂来说给同学听听。
二、单元主题性教学更能促进教学实践的开展
我在开展做家务活动中,让学生到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事,然后到课堂里与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物体的图形时让学生们摸一摸,做一做相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亲身体会、扮演,学生们就有了设身处地地去把握作品中的角色。体会、扮演实际是一次再创造,学生在体会、扮演过程中必须实行角色的转换,给人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现其情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采用单元主题性教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突出单元教学的特色
每一节的教学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亮点,但是这仅仅是简单的勾勒,而不能形成美丽的画面,想相关的主题放置到一起进行展示,会起到效果强化和叠加的效果,而不会学习完了就放置一边,同时还有利于实践活动和校本教材的研究,形成自己和团体的教学特色。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做单元教学的有心人,做到单元学习与章节活动的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从生活出发,把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回忆之中,提升的实践能力,在综合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实现课堂和单元教学的无缝衔接。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序、有效、真正落到实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