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审题是确保作文内容完整和准确的必要步骤,只有明确题目要求,我们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下面是发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谈屈原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谈屈原作文篇1
屈原,一个可与日月争辉的人,一个为国为民的英雄,也是一部悲壮的史诗!乱世天地不仁。当春秋战国天下大乱之时,才人辈出,百家争鸣。而屈原,就在这么一个战争纷纷的年代出生。
是上天设计好的命运,还是他自己注定得承受这痛苦:空有一身的理想,却不能得到施展;一身正气,却被小人陷害;一颗爱国之心,却最终只能看着国家灭亡……然而他在不断奋斗,奋斗,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帮助国家兴旺起来……诗一首离骚,让天下人知道了帝王权贵的丑陋;一阙天问,唤醒了天下人沉睡的良知;一曲九歌,传唱了世间一切可传唱之事。
他的诗词,没有李白的洒脱,没有李清照的婉约,没有辛弃疾的豪放,但正是他那脱俗的诗词,让人领略到了语言的精妙。“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我仿佛感受到身穿战甲手拿武器的战士,抖落厚重的征尘,把战友的头颅搁置颈项的惨烈。这是屈原在悲歌,在祈祷。爱国英雄他,怀着报国的理想,带着满腹经纶来到政治舞台。这是英雄展示自己的舞台。他励精图治,大整朝纲,然而,正是他的正直,给他带来了灾祸:蒙受小人祸害,被两次流放,亲友相继被迫害……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造就了这么一位举世无双的英雄。结局然而,他也是人,即使他有卓越的贡献,脱俗的才华,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结局:他走到汨罗河边,望着那滔滔的江水,“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苍凉的声音刺破了黑夜,弥漫在风雨中。万声寂静,星光早已隐藏起来。夜,更加幽寂;风,更加放肆;雨,更加张狂。屈原抱着一块石头,纵身跳到水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声音,在大地上空,久久盘旋。这难道就是英雄的结局。日月轮回,斗转星移。每年端午,屈原,你又可曾看见,中华儿女,从你身上继承的精神和对你深深的追念呢?
谈屈原作文篇2
夹着黄沙般的风把我吹得脸在抽搐,但是,在这满眼的青绿中,哪里会有黄沙,噢,也许这是来我心中的吧!
抽剑扣舷,清清的河水在剑刀下划过一道浅痕。突然,我把佩剑高举过头,用力地挥舞着划动。薄如蝉翼的水花,在船头变化着,宣泄着心中的恕气。
船夫看呆了,也许世人从未看过我疯狂的样子,但我能不疯吗?“固时俗之工巧,偭矩矩儿改措”世人都醉我独醒,这和醉了有什么区别!
当初我怀着八斗之才,把我的赤子般的爱国之心恭恭敬敬地呈上那个宫庭,换来只是一次次把我的赤诚全被抹杀。世人一次次骂我:“愚忠啊,愚忠”!而有谁知道,我那一夜长跪在雪门前的辛酸,我那一次次怒啸在撕烈寒风中的崩溃,我这一桶桶水倾泻到脸上时的狂丧!这些,都是为了谁啊?
为了楚王?不,我只是无法把我追求正义真理的心交结他们糟踏!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汩罗江水,还在汹涌着,日出日落伫立在江面,凭流水,淘不尽,我那无穷的愁绪。曲,是世俗之道,直,是我生命之本。“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夜,已深了,汩罗江,一轮明月清如水,呵,月亮也是圆的,曲的呀!但它却是如此可爱。
谈屈原作文篇3
屈原,是一位诗人,在文学诗歌方面有着极高造诣,可以说屈原是东方的诗歌鼻祖,对于后代有深远影响。
回顾屈原的生平,人们记住的经历故事不多,基本就是他为楚怀王做事,后来收到楚怀王身边大臣的排挤,最终遭遇陷害投身汨罗江死了。屈原虽然死了,可是他留下许多诗歌作品,供后人能够阅读欣赏。
人们从他的诗中感受到屈原不平凡的心境,感受到他的崇高思想。屈原的《离骚》可谓超凡脱俗、出神入化,显露出屈原孤绝、清高、激烈等特点,让我逐渐地认识到屈原是一个十足的完美派,眼中容不下一丝沙子,不愿意接受世俗黑暗,更不愿意妥协。
我相信人的命运与选择非常有关系,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了什么样的命运,说白了屈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选择妥协,已经注定了最后的结局。只是他的这份选择,是值得人尊敬的,才会为后世的这么多人所尊敬所追崇所宣读。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留名千古,在于这个人为善,当他为善了,值得让人赞美。
谈屈原作文篇4
又是一年端午至,日子浸润在粽香中,心情浓得化不开。脑海中不断翻腾着九歌、天问、云中君、湘夫人夜里恍然入梦,屈子,你终于且行且吟向我走来。
汨罗江畔,天风浩荡,你长发飞扬,衣袂飘飘,双眉微蹙,形容枯槁。你踽踽独行,双目含泪,仰首问天,天地寂然。这是个失声的时代,历史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扼住了咽喉。你,徒留怅惘。
屈子,黑暗笼罩住了你!
楚王的怒、黎民的苦、向郢纷飞的战火、子兰唇间发出的嘲笑、群小喋喋不休的碎语你的命运,在群小的唇舌间碾磨、挤压、揉搓、沉溺。你如漂萍,在时间之河逆流而上,只为心中的忠!
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落寞愤慨郁结于心,悲伤绝望奔突于胸。罢!罢!罢!怎能与世间污浊同流?你纵身汨罗,披散的发,在水面绽放成黝黑的花。荡开的涟漪,是华夏千万年来最沉痛的泪!那绽放于江面的花朵无限铺展开来,沿着汨罗江水进入永恒。屈子,你以下沉的姿势,上升到一个令人仰视的高度!
听信谗言的楚,伸手握住的,是一纸空茫和客死他乡的屈辱结局。国之命运已随着零落成泥。楚人愤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信念深入骨髓,可是你的忠魂依然在故土游荡?当楚人刘邦建立起统一的大汉王朝,血色残阳之下,依稀可见,你从时光深处走来,峨冠博带、环佩铿锵。
时光流逝千年。屈子,你的悲天悯人、你的浪漫诗篇永远灿若星辰,辉映着五月,辉映着华夏。
香草氤氲成你的气息,在天地间弥漫,历久不散;粽子飘香,抛入历史长河,是对你最深沉的思念!
谈屈原作文篇5
“世人皆醉兮吾独醒”。和大家一样,自从老师告诉我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忠君爱国,却遭到奸佞挤压,被昏君流放。著有《离骚》等不朽诗篇。可怜他纵有万般忠心兮,怨天恨地兮,心力不济兮自投江兮,民之艰兮!民敬之兮!可是,随着时光的推移,他对带待生命的态度,越来越令我不敢苟同。
毕竟无论如何,屈原是自投江而死。虽然他遭到排挤流放,仕途不顺,满腔爱国热沈,兴国安邦之志,由于“乌云蔽日”,极度怨愤抑郁,可以理解。但是悲极轻生,放弃生命,正合小人之意,于民甚哀,于国无济于事。从某个角度来说,如此对待生命,非真正意义上的真汉子所为之。在人生处于逆境的时候,还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的呢?当然,战场杀敌,你死我活,不死不足以报国不在此内。
譬如,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得以复国雪耻的越王勾贱;在异国牧羊十二载最终得以回归故土的苏武,不是为我们对待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之路兮,总有千坎万坷,终不能成为一个真正坚强的人自戕的理由。屈大夫,你已含恨千古。我怎能对你吹毛求疵。你好好安息吧。但愿吾等读史以明智,圣人曰:择其善者而从之。
谈屈原作文篇6
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题记
乌云密布的天空下,是谁,孤独地伫立在那汨罗江边,久久的凝视着?是谁,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停追寻中感慨世事艰难?是谁,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的豪情壮志中体悟坚韧的意志?
是你,屈原!
楚国大殿上,你也曾贵为大夫。但因看不惯奸佞之人内外勾结,愤然拆穿他们的阴谋,也因此而遭受污蔑,就连那楚怀王,你一心匡扶的楚怀王,都误信奸佞,朝堂上下,把所有矛头都指向了你!你却一言不发,你对国家的忠心,苍天可鉴,何须辩驳!你只风轻云淡道;‘’为国事操劳一辈子,死,亦足矣!‘’
是谁,面对着残破的国家,悲怆万分却只能仰天长笑?是谁,在汨罗江边绝望的吟唱;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是你,屈原!
秦国灭楚,你心已死。你将这一生的怨念,化作仰天长笑,化作这流芳百世的千古《离骚》。楚国灭亡,你这才华,再无用武之地。你笑,笑着天妒英才。你哭,哭这人生苦短。你问苍天为何如此这般?苍天无言。汨罗江畔,污浊的江水打湿你的衣衫,遥望都城,眼前仿佛是金戈铁马在奔腾,是楚国百姓在呼喊……面对着滔滔江水,你义无反顾,抱石一跃!你那白的好似不然一点尘埃的身影,被浩浩江水所吞噬。你这一跳,结束了你这一生的悲哀!
只是,你可知,后认为纪念你,立了端午。你可知,你的精神,人人敬仰。你可知,你的传说,流芳百世!
汨罗江依旧奔腾,只是在无行吟河畔的屈原!
谈屈原作文篇7
穿越历史的迷雾,遥望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江南汨罗江,隐约可见一位步履蹒跚,形容枯槁的老人踽踽行于江畔,他一脸的疲惫与满面的尘灰难掩肃穆与庄重之色,而那双盛满了沧桑与迷茫的浊目在望向郢都方向的时候却难以抑制地涌出了大滴晶莹的泪水。
天地之间一片浑沌,人人紧闭双目,不愿醒来面对国家的衰败。贵族们醉生梦死,紧抓住权势与财富不放;百姓们水深火热,渐渐消褪了往日的笑颜。举世之间,唯有他一人保持着清醒与正义,但这清醒只能带给他远多于常人的痛苦,而对这个已入膏肓的国家毫无用处。如今已国灭家亡,空留这察察之身又有何意义?唯有用这清白的身躯血祭故国,才能消除内心的痛楚啊!于是,这位对于两千三百年后的我来说显得过分神秘与孤傲的诗人高声吟着“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的诗句慨然步入清澈冰冷的江水,结束了自己如流星一般光辉但悲壮的一生。江水片刻之后便恢复了平静,又不知疲倦地流淌起来。它给了诗人想要的安宁,而诗人留给它的则是一则龙舟传说与一卷离骚古辞。
是的,他就是屈原。一个两千多年来为人们传颂与纪念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骚体,开创了楚辞的先河。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他的伟大,光耀千古,“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但是,这是专家们的说法。在既不了解历史也不欣赏楚辞的我眼中,屈原他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一个中国文人的精神图腾。
屈原是孤独的,他是一个贵族,有着与生俱来的高贵与骄傲。他博学多才,机敏善辩,精通政治,满怀兴国的热情。他聪明过人但却十分天真,他沉浸于兴国大业中却忘了笼络权臣,终致谗谤之祸。他的高洁使他无法容忍丁点儿脏污,于是他从此再也没有再进入庙堂,再也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他的满腹怨愤为中国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却不能助他拯救衰亡的国家。无论是在昏聩无能,喜听馋言的楚王身边,还是在普遍信奉“与世推移、和光同尘”消极处世观的国人那里,他都找不到知音。夜深沉,心事有谁听?满腔的热忱无处倾诉,他只能在流放地的凄风苦雨中苦吟诗篇,以稍减内心苦楚。
屈原一生坎坷,凄凉悲苦,但他的精神却能光耀千古,为历代文人所称颂。他最终献身于故国,却因此不再属于那个摇摇欲坠的国家、那个晦暗血腥的时代,而属于永恒的历史。他知识渊博、情感丰富、满腔热血、怀抱理想、嫉恶如仇、蔑视丑恶、攻击起来毫不留情、半分也不肯妥协。他处处不合时宜但却始终不悔,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是一个中国文人理想中的偶像。于是,在后人眼中,屈原不再是一个生命体,而是一个被无数代有气节的文人赋予了各自精神气质,深深崇拜的图腾。
楚国是一个充满神话的国度,而生长于斯的屈原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神话。他是一个天真而纯洁的神灵,无法生存于这险恶的人世。他的到来,仿佛只是为了向人们展示神秘的古楚风情,为中国以庄重为基调的文化壁画上添一抹无法复制的鲜亮色彩。
谈屈原作文篇8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赛龙舟、饮黄酒……中国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纪念这个传统节日。但直到现在,对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有着不同说法:楚人纪念屈原,越人纪念勾践,吴人纪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说。唐代诗人文秀有一首诗这样写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据说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抛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的遗体。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由来。屈原是一位跨越时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他满怀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信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执著追求人生的永恒、价值、理想的时候,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兴衰。然而,屈原的下场却是个悲剧。
我想如果忧国忧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国是如此强大,看到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抵御各种灾难,屈原还会去投江吗?今天的我们是何其幸运,身为中国人,我们继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粽叶飘香,端午吃粽,缅怀屈原,永生不忘!”期盼下一年的端午。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