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应该有清晰的立意和明确的观点,不宜模糊不清,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哦,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论诸葛亮作文8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论诸葛亮作文800字篇1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先生就《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给予的评价,许多人认为《三国演义》夸大美化诸葛亮,我却认为,历史上的诸葛亮与小说里的诸葛亮一样令人钦佩,甚至更伟大。
小说里的诸葛亮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神。官渡大战中,霸王曹操被诸葛亮耍的团团转;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超人智慧夺得对手之箭,让人钦佩的运天能力。三气周瑜,空城计,北伐中原,一件一件的事情让人对诸葛亮奉若神明,在小说里的诸葛亮,能借东风,能呼风唤雨,无人能是他的对手。
可历史上的诸葛亮呢?当曹操称雄与北方,诸葛亮种地于故乡。周瑜在赤壁楼上一扫空的时候,诸葛亮无所事事。这与我上面说的“更为之伟大”是对立的,很多人据此认为,诸葛亮是被神话的平凡人,我确认为,倘若诸葛亮当真平庸,为何有如此多后人歌颂?为何有这般多的诗歌予他?
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映入眼中是,我便知道,杜甫便知道,这句的诸葛亮,是真正的诸葛亮。
建立一个人尽其才的天下是诸葛亮毕生所做之事。史书记载:“诸葛亮北征,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宫。”他真实做过的事情至今仍延续着:他设立堰宫,保护都江堰。他改良蜀锦,鼓励种桑,他教导少数民族种茶,他一直一直在做利国之事。
我认为,诸葛亮之伟大不在于小说上的呼风唤雨,而在于历史上的兢兢业业,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重情重义,伟大的诸葛亮。
他懂变通,宽容,他不停制造机会,越挫越勇,平凡人或许早已经被艰难磨了心,可他没有,他一如既往地,一如既往地向前。他本来就不是神,不是《三国演义》里的那个神仙,可他却比那个“他”更伟大,更崇高。
一个人挑战天,是真正的伟大;一个人,越挫越勇,是真正的顽强;一个人,利国利民之事皆有所为,是真正的智慧。
私认为,诸葛亮无愧于一代名士之称。
论诸葛亮作文800字篇2
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神话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历史长河里闪着耀眼的光芒。他是成功的象征,“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但他偏偏遇上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慨叹和唏嘘。
他原本只是个隐士,他念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于南阳,一心只想过着“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的生活。可是,他这样的智者,历史是不会让他如蜉蝣一般消失,于是演绎了“三顾茅庐”的佳话。
他足智多谋。初出茅庐就火烧新野,即使是曹操手下“八”之首的夏侯惇也落得狼狈而逃。他巧借大雾,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周瑜陷害他的美梦破灭,同时还大大挫伤了曹军的锐气。他六出歧山,屡战屡胜,使魏军中首出一指的司马懿也闻风丧胆。
他大智大勇。面对兵临城下的15万大军,依然笑容满面地在一座空城上悠闲地弹琴。为了孙刘联盟,他泰然入吴,虽然他知道那里有周瑜的百般刁难,甚至是生命危险。萌葭关下,为了刘备的事业,他毅然决定冒刀光剑影,前去说服马超投降。虽然最后去的不是他,但我仍然不得不佩服他勇气可嘉。
但他毕竟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犯错的时候。一个马谡,一个魏延。前者言过其实,他却委以重用,只因为马谡读了一肚子的兵书,谈论起来滔滔不绝;后者是难得的将才,他却固执地认为“延脑后有反骨”,总是不能用人不疑。恐怕在这一点上,比起刘备和曹操,他要稍逊了一筹。他太谨慎,偏偏他又遇到了那位“安乐公”,纵然他是“两朝开济老臣心”,仍不免使天下英雄常有“泪满襟”的慨叹。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一个无奈的隐士,一个有超人胆略和杰出军事才能的英雄,一个不免留有遗憾的悲壮之士。
论诸葛亮作文800字篇3
诸葛亮的名字妇孺皆知,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因为他的忠心。
诸葛亮的半辈子可以说都在报恩。到底是多大的恩情才能让这样能人异士如此?其实也不大,就只是被三顾茅庐与临终托孤之恩而已。诸葛亮为报刘备的恩情,忠心的辅助烂泥似的阿斗,只盼完成刘备的宏图大志。只可惜诸葛亮心愿未了便去了。
诸葛亮的忠心日月可鉴,世人皆为之感动。但也有人不赞同他的做法,他们认为这是愚忠,这样不值得。
三顾茅庐是不算什么恩情,是刘备有需求诸葛有才华。
既然诸葛亮隐于山林之中,说明他不认可官员的臭架子。他富有极高的才华,但是隐居,说明他明了定会有人登门拜访。而刘备本就有求于人,这样做是应该的。
但是,刘备是“汉室正宗血脉”,他认为他本就是要当皇帝的。可见刘备也有一些自傲,当有人一而在再而三的存心试探他时,他可以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接受试探。他可以放下身段,色愈恭,礼愈至的听取诸葛亮的意见。这些就打动了诸葛亮单纯的心。
临终托孤是为了栓住诸葛亮的心。
刘备在临死前告诉诸葛亮,若刘禅不能做皇帝他就取而代之,他知道诸葛亮没有这个心思,听了他的话后反而会更加忠心的辅佐刘禅,这果然不出他所料。诸葛亮这不就是被他“套路”了吗?
但是若没有平时的真心相对,诸葛亮会留下来吗?诸葛亮也是聪明人,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可见他并非真愚,仅仅是体现了他的忠心罢了。
也有人说他可以辅佐自己的儿子或者投靠曹操,至少不会战死沙场。
可是在诸葛亮心中,曹操就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小人,怎可助纣为虐?若他真的“识时务”了,或者当太上皇了,岂不是成了曹操一样的小人?况且天下人又会怎样看他呢?
原来诸葛亮的忠非愚忠,只是辅佐了一滩烂泥而毁了一世英名而已。
论诸葛亮作文800字篇4
“东汉末年分三国,风火连天战不休”正是在这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颗明星诞生了,重新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人,将战场变成了谋略展示的舞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人,用思想与谋略,写出了三国新的篇章,诸葛亮是这颗明星,他的人格魅力与斗争精神还有雄才大略贯穿了三国--这个时期的每一部分。
诸葛亮本是一介平民,他素有大志,刘备的求贤若渴让诸葛亮离开了草庐,是他悬崖勒马,使刘备的事业出现了转机,是他点燃了刘备心目中“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是他的“隆中对策”为三国打开了新的战局。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他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他严以律己,从不文过饰非,街亭失守以后,作为一名军师,他自贬三等,因为诸葛亮的“达则廉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使他成为了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的表率,正因为他的高尚品格,使其才能“以德服人”,统一将士的思想。刘备临终时嘱咐诸葛亮,刘禅“苟不可辅,公可取之”则更好地证明了他的高尚人格,诸葛亮坚贞不渝,他深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愿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尽忠刘备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坚定自己的信念,带着希望北伐中原,力图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他挽回了汉室倾颓的结局,不仅是时机好,也不仅是实力强,而是诸葛亮战斗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诸葛亮在刘备病死白帝城以后,深入不毛之地,平定南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力图兴复汉室,是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不挠精神的集中体现。后来,他对先帝临终前遗给诸葛亮的使命未完的抱怨与无限惆怅,强烈震撼人们的心,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智慧点燃了刘备心中的希望,是他的足智多谋给“兴复汉室”带来了一线曙光……诸葛亮提出的联吴抗曹,被历史证明是三国的高潮,正因为这条战略才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的智慧不同于曹操的智慧,后者是奸诈、耍弄权术的阴谋诡计;诸葛亮的智慧也不同于周瑜的智慧,后者是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的小人计谋;诸葛亮的智慧也不同于司马懿的智慧,后者是多疑的君子计谋。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是智慧的榜样、甚至诸葛亮是智慧的结体!
诸葛亮的一生中,用他自己的人格与理想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完美的诠释,同时,用自己的使命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句号,尽管他的使命没有完成,但是他却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是将智慧与高尚品格于一身的人格典范。
论诸葛亮作文800字篇5
诸葛亮可谓是神机妙算,智谋通天。但他毕竟也只是一个人,但大家似乎将他神化到了一个不可到达的高度。我们真的应该真真切切的认识他。
诸葛亮凭借他的智谋和胆识帮助刘备完成了三国鼎立,功不可没,为蜀国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创造了无尽的传奇,充分地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还发明了许多机械,可谓是鬼斧神工。如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等充分体现了他的才智是极高的。他七擒孟获又充分体现了他的仁爱。他善于用兵,任用贤能,重视人才又体现了他的心虑深远,不得不说他是我心中最崇拜的人之一。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他被神化了,但却始终实实在在是一个人,我第一次对他产生质疑是在他挥泪斩马谡时,既然他已经知道街亭是一个如此重要的地方而且马谡又不能守,为什么又同意让马谡去呢?最后竟还流着泪杀了他。既然诸葛亮真的如此爱惜这个人才,他就应该坚持不让马谡去。对于街亭失守后亡羊补牢地杀死了马谡我也是不看好的,虽然不知他到底是什么动机,但这个事却动摇了我心中诸葛亮神一般的地位。
其次就是对蜀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火烧连营。一把大火烧尽了一切也烧去了一条仁君的生命。既然诸葛亮神机妙算那么也必定应该与刘备同行,这样也许历史将会被改写,而他只是留守了国内。而他布下的八阵图则是这次失败的最让我疑惑的地方,据说诸葛亮做了最坏的打算,我却认为比起亡羊补牢,让失败不发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一笔划断了蜀国的未来。
最后,先帝去世后诸葛亮打着讨贼的旗号六出岐山,劳民伤财又无结果,最终命丧五丈原,为他闪着金光透着灰芒的一生划上了句号。以他的才智和自己国家的优势完全可以采用劳兵之计拖垮魏国,自己养精蓄锐最后一举出击。但他没有,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失败!
我想世上没有所谓的神人,人就是人,我们要以客观的角度去审度人生,在不同角度对不同人物进行不同模式的分析,找到自己在人生中的立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