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思想的输出,也是思想的整理过程,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思考问题,老师常常鼓励我们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下面是发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仿写灯笼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仿写灯笼作文篇1
虽不似唐时窦威爱书如痴、嗜书成癖,但我爱书,爱那带有点点墨香的书。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开始,到“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真的,书本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精神矍铄的爷爷,在我一、二年级的时候,与我度过的每一个趣味横生的中午。午间阳光正好,一老一小就趴在床上,拿一本已被翻阅过不知多少次,枯黄如岁月般的书,轻轻诵读,讲明代谢缙大才子的故事,佳人才子,巧对刁难,令我心生向往。谢缙出生时,天降异象,我深深期待;谢缙晚说话,但却出口成章,我也为之骄傲;谢缙向他心中佳人表白情思,我也似谢缙一样欣喜激动,惴惴不安。又好似自己便是那伊人,心里无限娇羞,心旌动摇;谢缙被奸人诬蔑,我愤愤不平……谢缙死去,我痛哭流涕。我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感伤。那是我第一次,触碰到那么美,那么美的世界。我对书本,有了第一缕情。
书本,未拆封的、翻阅数次的书都堆积在我的枕边,房间犄角。我想,大概只有书才能让我的内心充满了火热罢?平日里上课,我几乎是逃也似的不敢去和它对视。啊,书本真是太诱人了,一碰上就停不住,非要等一个故事结束,才放下书本,长吁一口气。也大概只有书才能那么轻易地让我产生酸涩罢?给别人介绍时,忍着千般不舍,才要介绍出去。像没长大的孩子固地珍藏着自己的宝贝,不愿让任何人窥探。我对书本,有了占有欲。
书本对我亦有教诲之恩。上到天文地理,下到语文数学,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在书中找寻到。清晨上公交,书本在身边;上课时间,书本伴随老师的声音陪伴在旁;晚上,我依旧离不开书本。书本给我带来了知识、动力、情感,它是我的恩师!
我叹惋,爱书之知己实在太少,我深切希望,与知己分享自己的宝物——书。即使有千般不舍,万般羞涩,我也希望有人一起分享快乐,我也希望书能被他人所爱惜珍视。
仿写灯笼作文篇2
元宵节到了我们老师让我们做灯笼,由于我上次美术课没做,所以这堂课我和孙少凡一起做了一个灯笼。
我带了剪子和胶,孙少凡带了彩纸,只不过就是没有红色,我们只好做了一个“多色灯笼”。
制作开始了,首先我用一张彩纸折出了一个灯笼的外形。“不好!”我发现孙少凡把胶粘反了,不过没关系在我和孙少凡的“一阳抠”下总算把胶抠下来,把外形重新粘好了。接着我开始做灯笼内部的`纸花,孙少凡做灯笼把和灯笼穗。可是我发现我不会做纸花,纸花是课堂讲的我早就忘没了。还好在姜佳彤的帮助下做成纸花,我不敢相信连我们两个艺术界中菜鸟中的菜鸟都能做出纸花这种手工艺品。这时孙少凡也把灯笼把和灯笼穗做完了。然后孙少凡居然在灯笼上写了“孙少凡和杜佳乐智慧结晶”,接着我们一起把灯笼的“零件”用胶粘在一起,我发现我怎么也不能将纸花粘在灯笼里。没办法,我只能拿出透明胶强行将纸花贴在灯笼里,再把灯笼把和穗拿出来粘在灯笼上。最后我在灯笼上写下了一个灯谜,我和孙少凡的智慧结晶—纸灯笼就此诞生了!
我们的灯笼被挂在班级门口展出了!不过,我们的灯笼制作太粗糙了,才挂了一天就“体力不支”掉到了地上。
通过这次制作,让我明白了折纸好坏并不在于天赋,只要努力谁都能做到,而且这次手工也让我和孙少凡的友谊更加深厚。
仿写灯笼作文篇3
人们见到月亮的次数往往要比太阳少得多。可怜的月儿却在人们熟睡后高高挂起,醒来后又悄然离去。它那最美的姿色总是藏得神秘,但并不妨碍我和它结下一段段缘。
太阳给我的感觉怎么也用不到“美”这个字,想的最多的就是“暖”了罢。春天的太阳暖,夏天的太阳暖,秋天的太阳也暖,冬天的太阳还是暖,若不计较的话,我说的实在是有道理的。而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一想到它,一张张图画就浮现在我眼前,夜行去超市买东西,或散步还是有闲情雅致去赏月,天哪,怎么都忘不了它那俊俏的容颜。像银盘,像珠玉,又像是身着白色柔纱的羞涩少女。那柔和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照在我身上。美,实在是美。
一想到月就想到那次去散步,它一直跟在我的身后,如影随形,不离不弃。比起来它那亮光并不比路灯亮一毫,甚至那微弱的月光连路都没法照清,可路灯始终照亮的仅是黑夜,而月光照亮的却是我的心里。
记得,夜深去超市,怎么也不会想到抬头望一下月吧,可偏偏就抬头了,现在我想李白诗中的“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真是情有可原了,见到那样美的月,难怪会有一股乡愁涌上心头。有多少诗人将乡思寄托在月上,又有多少人将情思托付给月亮?当时我又想什么呢?或许是在憧憬美好的未来吧。
这样美的月,美的夜,美的星,也只有嫦娥那样的美人才配得上吧,也只有玉兔那样的颜值才配得上吧。玉兔呀嫦娥呀和月儿,真是绝配,绝配。
月儿呀,你是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呀,想你时只要抬头就好了呀。忍不住,我又看到你了,天上好多星星呀,是你的新朋友吗?你们一定聊的很开心吧,祝福你也祝福我。
铜钱
整理杂物的时候,翻出来了一个精巧的小木盒子,有些好奇里面是什么,便打了开来,原来是几枚前清时的铜钱。
“呵,那么久了,竟然还在呀!”我很是惊喜,也有些意外。说起来,这几枚铜钱还是我三年级的时候,一次去广西桂林旅游时得来的,本以为早已弄丢了,没想到竟从杂物堆中被我找了出来。
记得那一次去桂林,我和父母一同参观了当地最著名的景点之一——银子岩溶洞。这个溶洞以其中的钟乳石晶莹剔透,形似金银而得名。参观临近尾声的时候,工作人员给游客们每人都发了几枚铜钱,“这是清朝时遗留下来的铜钱,把它们用红线穿了挂在脖子上,有招财进宝的功效,保管各位财源滚滚。‘游了银子岩,一世不缺钱’,戴上这铜钱,效果更好哦!”
当时的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纪念品。都是古时候的钱了,又不能花,要它有何用?带在身上?有谁会喜欢把这么一个满是铜臭味的东西带在身上呀!上了初中后,我却在同学们当中发现了真的有将铜钱戴在身上的,只不过不是戴在脖子上,而是系在脚腕上。我问他:“你真的相信,带上铜钱就能招财的说法吗?你为什么要戴呢?”他表示并不相信,他对戴这个东西的意义也不甚了然,只知道是母亲给自己系的。看来,虽然我们这一代不相信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了,但是在上一代人以及更久以前的人们心中,还是愿意相信这种美好的愿望的。
巧得很,我从木盒子里找出的五枚铜钱,分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的通宝。妈妈见了,便用红绳将它们串了起来,并告诉我,这叫五帝钱。所谓五帝钱,就是用从顺治到嘉庆五个清朝最繁盛的朝代的通宝串成的钱串,据说它凝聚了这五个朝代繁华的灵气,除了可以招财,还可以避邪呢。
当我抚摸着铜钱的时候,内心也不禁有些感慨,一种站在历史之上的沧桑之感油然而生。我觉得人们之所以相信有关铜钱的传说,更多的是一种对以往盛世的追忆: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物产丰盈,百姓生活安乐富足。然而,洋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闭关的大门,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这极端困苦的生活环境下,人们确实需要一些诸如五帝钱的东西,将其赋予迷信色彩,作为生活中的某种精神支柱,支撑着他们活下去。越是在贫穷的年代,人们越重视这些东西,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这泛着光泽的铜钱,虽然过了几百年,仍然保持着它们在盛世时的姿态。虽然祖国遭受了磨难,盛世已成为过去,但它们依然保留了下来,似乎在述说着神州大地曾经的辉煌,等待着这片土地的复兴。
布鞋
冬天,虽有皑皑白雪,但寒冷的朔风却让人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套着精美手套的手依然是冰凉冰凉的,但我的脚却暖和和的,这是外婆给我手工缝制的布棉鞋。黑色的灯芯绒面上,还点缀了两朵小红花,虽是冬天,可依然鲜艳地怒放着。
外婆是她们村出了名的巧手,在我的记忆中,有春天的红色的小布鞋,比白色的芭蕾舞鞋多了份艳丽;更多的是冬天里的棉布鞋,软软的棉花铺在鞋底面上,又软又暖,像踩在夏日的云朵上;各色的室内绒毛棉拖整齐地摆放在我家的鞋架上……真的,与布鞋的缘结的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的就都是。
记得儿时,我总爱待在外婆家,当时我的理由是外婆烧的菜很好吃,但现在想起,我觉得另有原因。每每太阳放晴时,外婆总会一只手拖着一把小椅子,另一只手捧着装有各种做鞋工具的小篮子,坐到太阳下,沐浴着阳光,开始了手中的活计。这时好奇心强的我也会拿着一把小椅子,坐到外婆身旁,头倚靠在外婆肩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外婆的手灵活的舞动着,感到十分有趣。于是我就问外婆:“外婆,你为什么总爱做布鞋呀?”她笑着回答:“布鞋啊,穿在脚上很舒服的,养脚。你看外婆脚上的就是。”我的注意力瞬间转移到了外婆的脚上,黑色的鞋面,鞋口边缘嵌着白色的棉布条,黑白分明,把外婆的脚衬得很修长。“丫头,你看我脚上的布鞋也是外婆做的,平时上班天天穿皮鞋,硌脚;在家有布鞋穿,我的脚丫可舒服了。”看着这双纯手工做的布鞋,我竟心生向往,对外婆说道:“外婆你好厉害啊,能给我做双吗?”外婆边纳线边温柔地说:“我还担心你嫌它土呢,我现在手上就在帮你做呢。”纤细的针引着红线在鞋面上翻飞,像灵巧的蝴蝶,那那饱经风霜的手,在那时我的眼里却格外的美,一旁的我看得目不转睛,满心急切的盼望。
一双双的鞋从外婆的手中诞生,一双双舒服质朴的鞋出现在了我们的家里,出现在了我们的脚上。可是终于有一天,她的眼睛也越来越不好了,看不清东西了,之后,她再也没做过布鞋。
特别记忆犹新的是我生日的那天,热闹的晚餐接近尾声了,到了爸妈送我礼物的时候了,“妈妈会送什么礼物给我呢?漂亮的衣服,还是精美的食品呢?”母亲从里屋捧乖来一个盒子,轻轻地 .1mi.net/ 将盒子递给了我,好像里面是什么宝贝似的。我接过盒子,迫不及待地打开,我惊呆了,竟然是一双布鞋,一双纯手工做的布鞋。妈妈什么时候也会做布鞋了。母亲说:“知道你在家时爱穿布鞋,妈妈就学着做了一双,算是我给你的礼物,没有外婆做的好看,试试看。”听着妈妈的微颤的声音,我知道妈妈想外婆了,想眼睛失明了的外婆了。是啊,那也是一对母女啊。
也许这就是母女间的默契吧!
布鞋用它一根根的棉线把外婆、妈妈、我、紧紧地联在一起。布鞋于今天的我们,可能早落伍了,但我会珍藏,像珍藏宝贝一样地珍藏这一双双布鞋,因为这里有爱的源泉,伴我前行。
星星
虽不像太阳般的火热明亮,也不像月亮般皎洁幽静。我喜欢星星却仿佛是命中注定。妈妈说小时候,我就常常指着天上的繁星,嘴里也不知道在嘟哝着些什么……
记得,以前奶奶喜欢带着我散步,她常常牵着我去莲花山,然后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坐下来。那时的天空是漆黑的,但却总有一颗颗明亮的眼睛轻眨着,饱含着慈爱地抚摸着我,就像奶奶……
“阳阳,其实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名字,当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最亮的星星叫天狼星,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颗星星是位于半人马星座的比邻星……”奶奶的轻声细语时常伴随着我进入梦乡。儿时的我晚上一大半的时间都是与星星一起度过的,所以星星于我而言就像家人、像朋友、像奶奶……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莲花山所能看见的繁星数也逐渐减少,就像是回了老家的奶奶逐渐从我记忆淡出……直到有一天,爸爸急急忙忙地带着我和妈妈赶回了老家。我记得很清楚,在路上度过的那一个晚上,天上一颗星星都没有,漆黑的夜朝我的心扑来,压在心上,沉重地让我喘不过气……
到了老家后,家里一扫以往的热闹,取而代之的则是寂静,房子里弥漫着悲伤的气息,走进门,一个惨白、透露着绝望气息的棺材闯入我的视线。里面躺着的人,是谁?!她不是我想的那个人!不!不可能!
看到那棺材的一刹那,我的心“咯噔”一声,那个躺在里面的人不会是教我认星星,陪我度过了整个童年的人,不会是那个我敬爱的奶奶……
我抱着一丝丝侥幸,颤抖着走了过去。看到属于奶奶的那张慈爱的脸,是毫无血色的、苍白的。我的眼泪一瞬间就流了下来,划过了我的脸颊。
那个晚上,我一个人坐在门前,抬头看着天。不再有一颗颗明亮的眼睛,有的只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仿佛在告诉着我,属于你的温柔、慈祥的那颗星星已经消失了,已经不再会出现了……
自那时起,星星的存在只能给我带来伤心。我每次看到星星就会想起奶奶,想起她曾教我的一切。有一段时间,我都不敢抬头去看天空,害怕自己会突然哭出来……
随着深圳的科技发展,每到晚上,城里就充满了聚光灯,星星也不再能看到了,它们渐渐隐入了黑暗之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报名了大鹏的航海营。航海营是在海边,远离来自城市的强灯和喧嚣。
一天晚上,航海营里的学员在举行party,我觉得闷,就出去沿着海散着步。本想抬抬头,伸展一下僵硬的身体,却在抬头的那一刻,愣住了……
天空上挂满了星星,都在笑着看着我,我甚至看到几颗星星连成了奶奶的模样,温柔又和蔼。她笑着:“阳阳,奶奶教你的,你还记得吗?”“记得,一直都记得”我看着奶奶,哽咽地说。“其实,星星是死去之人的化身哦,阳阳,你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看得见。我一直在你身旁陪着你。”听着奶奶的话,我连连点头,奶奶其实从未离开过,不是吗?
星星带着我对奶奶的爱,回到了天空,对我散发出了来自亲人的柔光。
月亮
人们见到月亮的次数往往要比太阳少得多。可怜的月儿却在人们熟睡后高高挂起,醒来后又悄然离去。它那最美的姿色总是藏得神秘,但并不妨碍我和它结下一段段缘。
太阳给我的感觉怎么也用不到“美”这个字,想的最多的就是“暖”了罢。春天的太阳暖,夏天的太阳暖,秋天的太阳也暖,冬天的太阳还是暖,若不计较的话,我说的实在是有道理的。而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一想到它,一张张图画就浮现在我眼前,夜行去超市买东西,或散步还是有闲情雅致去赏月,天哪,怎么都忘不了它那俊俏的容颜。像银盘,像珠玉,又像是身着白色柔纱的羞涩少女。那柔和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照在我身上。美,实在是美。
一想到月就想到那次去散步,它一直跟在我的身后,如影随形,不离不弃。比起来它那亮光并不比路灯亮一毫,甚至那微弱的月光连路都没法照清,可路灯始终照亮的仅是黑夜,而月光照亮的却是我的心里。
记得,夜深去超市,怎么也不会想到抬头望一下月吧,可偏偏就抬头了,现在我想李白诗中的“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真是情有可原了,见到那样美的月,难怪会有一股乡愁涌上心头。有多少诗人将乡思寄托在月上,又有多少人将情思托付给月亮?当时我又想什么呢?或许是在憧憬美好的未来吧。
这样美的月,美的夜,美的星,也只有嫦娥那样的美人才配得上吧,也只有玉兔那样的颜值才配得上吧。玉兔呀嫦娥呀和月儿,真是绝配,绝配。
月儿呀,你是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呀,想你时只要抬头就好了呀。忍不住,我又看到你了,天上好多星星呀,是你的新朋友吗?你们一定聊的很开心吧,祝福你也祝福我。
冬天,虽有皑皑白雪,但寒冷的朔风却让人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套着精美手套的手依然是冰凉冰凉的,但我的。脚却暖和和的,这是外婆给我手工缝制的布棉鞋。黑色的灯芯绒面上,还点缀了两朵小红花,虽是冬天,可依然鲜艳地怒放着。
外婆是她们村出了名的巧手,在我的记忆中,有春天的红色的小布鞋,比白色的芭蕾舞鞋多了份艳丽;更多的是冬天里的棉布鞋,软软的棉花铺在鞋底面上,又软又暖,像踩在夏日的云朵上;各色的室内绒毛棉拖整齐地摆放在我家的鞋架上……真的,与布鞋的缘结的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的就都是。
记得儿时,我总爱待在外婆家,当时我的理由是外婆烧的菜很好吃,但现在想起,我觉得另有原因。每每太阳放晴时,外婆总会一只手拖着一把小椅子,另一只手捧着装有各种做鞋工具的小篮子,坐到太阳下,沐浴着阳光,开始了手中的活计。这时好奇心强的我也会拿着一把小椅子,坐到外婆身旁,头倚靠在外婆肩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外婆的手灵活的舞动着,感到十分有趣。于是我就问外婆:“外婆,你为什么总爱做布鞋呀?”她笑着回答:“布鞋啊,穿在脚上很舒服的,养脚。你看外婆脚上的就是。”我的注意力瞬间转移到了外婆的脚上,黑色的鞋面,鞋口边缘嵌着白色的棉布条,黑白分明,把外婆的脚衬得很修长。“丫头,你看我脚上的布鞋也是外婆做的,平时上班天天穿皮鞋,硌脚;在家有布鞋穿,我的脚丫可舒服了。”看着这双纯手工做的布鞋,我竟心生向往,对外婆说道:“外婆你好厉害啊,能给我做双吗?”外婆边纳线边温柔地说:“我还担心你嫌它土呢,我现在手上就在帮你做呢。”纤细的针引着红线在鞋面上翻飞,像灵巧的蝴蝶,那那饱经风霜的手,在那时我的眼里却格外的美,一旁的我看得目不转睛,满心急切的盼望。
一双双的鞋从外婆的手中诞生,一双双舒服质朴的鞋出现在了我们的家里,出现在了我们的脚上。可是终于有一天,她的眼睛也越来越不好了,看不清东西了,之后,她再也没做过布鞋。
特别记忆犹新的是我生日的那天,热闹的晚餐接近尾声了,到了爸妈送我礼物的时候了,“妈妈会送什么礼物给我呢?漂亮的衣服,还是精美的食品呢?”母亲从里屋捧乖来一个盒子,轻轻地将盒子递给了我,好像里面是什么宝贝似的。我接过盒子,迫不及待地打开,我惊呆了,竟然是一双布鞋,一双纯手工做的布鞋。妈妈什么时候也会做布鞋了。母亲说:“知道你在家时爱穿布鞋,妈妈就学着做了一双,算是我给你的礼物,没有外婆做的好看,试试看。”听着妈妈的微颤的声音,我知道妈妈想外婆了,想眼睛失明了的外婆了。是啊,那也是一对母女啊。
也许这就是母女间的默契吧!
布鞋用它一根根的棉线把外婆、妈妈、我、紧紧地联在一起。布鞋于今天的我们,可能早落伍了,但我会珍藏,像珍藏宝贝一样地珍藏这一双双布鞋,因为这里有爱的源泉,伴我前行。
我们可以潇潇洒洒地看电视,可以自由自在地上网,还可以轻轻松松地听音乐。惟有读书,只能一字一句地看,一句一句地分析、理解。然而书上既没有美丽的画面,也没有优美的音乐。但我却喜欢与你共度每一刻光阴,倾听岁月之河匆匆流淌;喜欢与你共度每一寸年华,顾盼四季之景悄然变换。
古人云:“知书而达理。”书,不仅是智慧的载体,更是我形影不离的朋友。幼时的路上有你的陪伴,我感受到了童话的神奇;小学的路上有你的陪伴,我领略到小说的魅力;中学的路上有你的陪伴,我品悟到诗歌的美妙。一路有你,我的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记得还是上幼儿园时,我就开始“搬”着“厚厚”的《西游记》漫画书看了。不但看漫画,还把里面的文字解释一字一句地读出来。那时的我识字不多,碰到完全不认识的字就问爸爸妈妈,遇到似曾相识的字就想当然地读出来,比如把“美猴王得打扮打扮”读成“美猴王得打分打分”,至今还被爸爸妈妈取笑。
岁月长河渐渐流逝,我已乘舟走过十几个春秋。在这段岁月里,书是我必不可少的朋友。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9篇《仿写灯笼作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仿写灯笼作文篇4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制作——气球灯笼。
首先,我們要准备好材料:一个气球、一大包红色黏土(颜色可以任选)、一根擀面杖、一把剪刀、一个小灯珠、一根细长绳子。
然后,就是迫不及待地开始制作啦!妈妈让我拿出黏土,用擀面杖把黏土擀成薄片,再用剪刀剪成粗细差不多的细长条。她负责把气球吹大。这剪黏土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剪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儿。黏土根本不听话,刚剪开这头,那头又粘在了一起,好不容易剪好一根,我心里一乐,伸手一抓,它竟然断了。“嘿!你买的啥土啊?这质量也太差了吧!”我开始埋怨起来,妈妈却在一旁哈哈大笑,竟然也不来帮我。我只能手忙脚乱地继续擀“面饼”、剪细条。终于,妈妈宣布可以把剪好的黏土条往气球上贴了。说是随便贴,只要每根细条不挨在一起,要留出大大小小的`缝隙,而且最底端要留一个稍大一点的空位,用来放小灯珠。这也太简单了,不一会儿,我就密密麻麻地贴满了整个气球。
我满意地看着这个像鸟巢一样的气球,开始幻想亮灯后是什么样子,那一定很美。等黏土干透以后,我用剪刀把气球剪破,气球迅速缩小,我从一个缝隙里将气球取出来,就剩下一个圆圆的黏土空心球啦!最后,我们把绳子缠绕在小灯珠上,紧紧地系个死结,从之前留的空位里把灯珠放进去,再提起绳子的一头,一个完美的气球小灯笼就做好啦!
我的气球小灯笼真的很漂亮呢!在夜晚关上灯,点亮小灯笼,会有更多惊喜哦,大家快来学做一个吧!
仿写灯笼作文篇5
今天早上妈妈很早就把我叫了起来,她告诉我今天是正月十五又名元宵节,晚上可以提着灯笼去外面玩。我一听可以玩就高兴了起来,我问她:“是不是去买灯笼啊?”妈妈却说:“我们不买,自己动手做。”听了这话我好兴奋心想灯笼怎么做呀!
吃过早饭后,妈妈把一切收拾妥当后。就看见妈妈手里拿着柴刀从屋里走出来了。我马上跑过去问:“妈妈,你拿刀去干什么?”妈妈说说:“去砍竹子。”我说:“我也要去,我要去看一看是怎样做成的。”妈妈说:“好,你可要看仔细哟!”
我和妈妈一起来到竹园,就看妈妈左看又看,最后找了一根竹节上的一根竹子,她马上把竹子砍断。就见她拿着刀背很熟练的把竹枝全都砍下来了,我们把砍好的竹竿拿回家,妈妈又找来了锯子,把他们又锯成竹片。一会功夫,又见她把竹片劈成和筷子一样粗细的竹签。
一切都准备好了后,就见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绳子,胶水,红纸等东西。妈妈在地上画了一个草图后,就用刀把竹签砍成了四根长的.和八根短的。然后就把八根短的做成了两个正方形,又把这两个正方形绑在了四根长竹签的两端。就好像是变魔术一样,一个长方体就出来了,最后妈妈又把纸剪成和长方体一样长的长条,再拿胶水把它粘在四根长竹签上。就这样一个灯笼做好了!我把灯笼高高挂在屋子里,希望给我带来好运!
仿写灯笼作文篇6
新年到了,大街两旁、各家各户都挂上了象征喜庆的大红灯笼,我家也挂了一对小灯笼,非常引人注目。
小灯笼上方有一根红色的把柄,它的末端是两根红色的电线,红色电线下面连接的就是小灯笼了。小灯笼的顶上有一个粉红色的六角顶,像一个屋檐,有六个角,个个都向上翘着,分别用黄色的线系着一束束红色的须线。六角顶的下面就是小灯笼的主体部份了,它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有图案,每个相对的面上画着相同的图案,一共有三种不同的图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思:最显眼的大红福字代表福气多多,而男福娃和女福娃都双手握拳,眉开眼笑,仿佛在对我说:“恭喜发财。”
我家的小灯笼还有一个特殊功能:会发光。只要把把柄的开关往上一推,隐藏在小灯笼里的灯就亮了,把小灯笼挂在门框上,真是漂亮极了!
这就是我家的小灯笼,既漂亮又实用,如果你喜欢的话,也可以买一个,为你的家也增添一份喜庆的色彩。
仿写灯笼作文篇7
我的家乡在杭州,那里的风景非常优美,为了保护环境,杭州的大街小巷不能燃放烟花,但红红的灯笼,总要挂起来的,挂满了大街小巷。
我住的小区有许多灯笼,每一个路灯下,总是挂着一个红灯笼。它底下的黄线在风中摇动,透露着喜庆的滋味。小区里有一条小水沟,水沟边上种了很多的柳树,叶子还未落光,一些绿意扔跳跃在枝条间,那些绿意与红灯笼搭配起来就又有了生机,似乎感染了周围。从水沟边走过,在红绿间穿梭,顿时感觉十分奇妙,恍然间,感到了冬日似乎已然过去,春回大地,温暖万物。
我们家也有两个大灯笼,从我很小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存在了。灯笼通体红色,上面有金黄色的线条以及龙的图样,只看也很耐人寻味。平时,灯笼灯笼放在储物间,一年禁工作这一度,自然格外卖力,红红火火的,一家人就围坐在灯笼下吃饭,多么喜庆,多么温馨。在深夜里,我总觉得我们家的灯笼胜过任何其它的灯笼,最大了,最亮了。
春节那段时候,一到天黑,灯笼就准时亮起,道路两旁变多了两排红光。这些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为人们驱散寒冷,驱散黑暗,那一个个鲜活的红灯笼,成为了家乡的标志,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夜静了,远处,许多点红光隐隐约约,每一点红光,都代表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吧,辛劳一年,与家人团聚,红红火火,多么温暖。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